|
淄川 德喜
同学庆亮前几日,邀我去淄博文昌湖参观兰花展览会。庆亮业余爱好侍弄侍弄花草,兼职了市兰花学会的副秘书长,此番相邀,借此机会同学相聚,更有捧场之意,于是爽快的应约。不禁充满期待,其实不仅仅为赏花而来,心想或许能发现一些遇见之美,偶遇一些意外的可爱之处,岂不更有意义。
展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翠绿、墨绿,吐艳盛开的,含苞待放的,千姿百态。参观者络绎不绝,一眼望去,蔚为壮观。意似梦境般展现在眼前,热烈奔放,耀眼而诱人。
也许是因为与花的交情尚薄,所以与兰花缘分也浅?品种、栽培、色别……与我来说就是天方夜潭。其实也不尽然,我与它们还是有一些拐弯抹角的缘分的,能信手拈来古代先贤们咏兰的诗词赋曲。比如“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展厅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一部记录片,某科考队前往云南深山老林寻找珍稀兰花品种,在一悬崖处,选派了一队员独自下去。系好安全带后,顺绳滑落至一百多米处,幽香自来,队员惊喜地发现一簇兰花在峭壁处兀自绽放,他便用摄像机将其拍下。看到这里,忽然就想到了空谷幽兰。
的确如此,真正的兰隐居深谷,岂能轻易现身?那许多有名的没名的深山峡谷处,定然还有千万种不同品种的兰花,也如这里的兰花兀自盛开着吧!不过我想,无论有没有人在意与欣赏,兰花一定还是那样热烈、那样执著,年复一年地在开放,并不曾因无人在意而有丝毫的失落与感伤。它远离尘嚣,甘于寂寞。从不求奢华堂皇,祈盼世间以己独尊。梅、兰、竹、菊四君子中,虽然梅肯斗雪,菊能傲霜,但终究自愿落入凡尘,以博得世人赞叹。
兰却不同,它生在悬崖峭壁处、深山空谷中、沟沟壑壑的坑穴里,生长于人迹罕至的地方。吸日月精华,纳晨露暮雨,酷暑寒冬,雨雪雷电,幽香处蕴藏着顽强及坚韧的蓬勃生命力。尽管吐艳胜朝霞,尽管香气清且嘉,宁愿借风送暗香,亦不求世人来共赏;宁愿俯溪自怜影,亦不落凡尘沽空名;宁愿生在陡崖穴,亦不入人世钓清誉。这兰花岁岁空谷年年开,不为人来,究竟为何?
蕙质兰心,美不现于世,空谷暗香的高洁谁人能及?我不禁想起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那些隐士,真正修行的隐士从来不喜欢外界的打扰。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清净,无需世人所知。诸葛亮隐于茅舍,刘玄德三顾茅庐,当出陋室献策天下,辅立蜀国之大业。
我们不能出世修行,以鸟鸣为雅音,结松竹做友,求孤兰成知己。大隐于世未必不是一种境界。兰不是生在幽谷,而是开在心底。心有幽兰,暗香自来。
繁花落世醉人眼,唯有幽兰空谷间。几千年来,历代文人雅士以兰喻物、喻人、颂德。《易经》中就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记载;《孔子家语》载孔子咏兰,颂其不因无人而不芳,不以贫困而改节,以此修心养性;屈原佩兰,表达志行忠贞,坚定不移。我想当兰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哲理得到传承和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时,定然会散发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