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淄水金山黄丰年 于 2018-11-19 04:10 编辑
“沙井”之南沙井
张店 黄丰年
在淄河上游,石马水库(现改名为“五阳湖”)南两公里有三个“三角鼎立”的村庄,名之为:南沙井、西沙井、北沙井。这三个村庄既是自然村,又是行政村,现属于博山区石马镇。
这三个村,外地人习称为“沙井”,何为沙井,缘何以此命名?
其实这三个村,从地理上来看都依淄河。从莱芜下来的石河与淄河在三个村之间汇合,并分别形成了三个“三角”小平原,中间是一片大沙滩。也都是三面环水,一面依山。
这里早在宋元期就有人居住,而真正形成村落则是在元末。西沙井、南沙井除少数早年居住户外,其余大都是从河北枣强移民而来的后裔来此居住。北沙井虽稍微晚些,但于明末也已形成村落。
其实这三个村,原不叫沙井。比如西沙井最早叫“青龙店”,北沙井最早叫“伏家庄”……。沙井村名最早出现明代。南沙井村北马家陵石碑中有其记载,“天启二年,青州府益都县盆泉社沙井村”,可见在明代中后期就有了此名。由于这三个庄都依山面水,平时旱涝无常,涝时水拍两岸,淹没良田,危机村庄;旱时河床宽阔,白沙一片。尤其是大旱之年,人畜饮水便成了大问题。于是三村父老商议在河滩上修井,先后修了两口井,称为小大二井。由于人少,且财力匮乏,又无技术,只是挖到石地,就砌就成井。一般年份有水,汲水也方便,取名叫“沙井”。但到大旱时,变成了很小的泥湾。奇旱时,便成干湾,因之老百姓也叫“黄土湾”。据诸葛井“剏井碑记”载:“并小大二井是也,小井者何?即向之所谓黄土湾者,自乾隆甲子岁,因其而下,及磐石而止,取坡石而砌之,财无伤,而工亦省,不过劳三庄之拮据焉耳”。
因之“沙井”之南村者曰“南沙井”;之西者曰:“西沙井”;之北者曰:“北沙井”。三村现之村名即源于此。
笔者即为“南沙井”村人。南沙井村人在元末明初已形成村落,但人丁不旺一直不旺,成了村里父老的心忧。到了康熙年间一位风水先生来此,村里长老请其指点迷津。这位风水先生看了看村的周围环境,很高兴地说:“这村风水很好,村后的这座山是一座佛,要多植树,给他披上“袈裟”涵养水土,以防洪水下泄。在村北建一关帝庙镇住村北淄河和村西的石河的洪水。将村落街道设计成‘井’字形,广泛吸纳外人入住,这样人丁就兴旺了……”。自此不少外来姓氏入住,清初秦、黄、苏、赵、岳、崔等陆续来此定居。村里长老悉心安之,街道也建成成了“井”字形,四通八达,人丁不断兴旺起来。
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天又逢大旱,人畜饮水困难,只得赶着牛羊到莱芜石湾子饮取。
面对这一情况,南沙井长老岳栋,秦庸言召集三村父老商议决定,在沙滩上再凿一口更深的井。他们带头捐资,三村及莱芜老姑峪村全体村民全力支持,从乾隆三十六年(1771)开始凿井。据此井“剏井碑记”载:前面两井虽“地工之省而获报浅,一遇亢旱,其涸立待,并难言井养而不穷也。顾故又于酉已年春,三庄父老共议,小井之南复凿大井,其成则有独难者矣。财屡殚力屡竭,抱作抱辍越八年,癸酉年始得其泉。”此井当地称为大井,又延续淄河两岸所有水井称谓:“诸葛井”。因有前面的“小大二井”“沙井”,加之又有创修的“诸葛井”都是建在淄河沙滩上,因之三村的“沙井”之名更加彰显。久而久之形成了三村共同的村名“沙井”。
在“五阳湖”下,三沙井之间的淄河滩上现正建淄博市第二个湿地公园——“五阳湖湿地公园”。
我的家乡南沙井2015年被山东省政府第三批公布为“古村落”,具有市级金牛山、南平石城,两门(黄 赵两族氏大门)一胡同(于家胡同);区级关帝庙、诸葛井五处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旅游区博山区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10月27日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现居淄博张店。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淄博网络作家协会首批会员。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瑞雪映春》主编或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