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磊 于 2019-6-5 20:38 编辑
文字的鼓励
高青 张磊
昨天,一则微信图片映入眼帘,图片上的写道,感谢,你写我的作品发表,署名是李玉。看到这个图片,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几个字是写在一张宣传单的背面,褶皱的纸面上是清秀的几个字迹,李玉是我的一个街坊老哥,64岁的他前几天刚买了块智能手机,还是我教会他使用微信,成为微信好友后,顺便把我在文学云上为他写的那篇《晨曦里的“拾荒”人》发给了他。
老哥姓李,官名李玉,小名国呢,按照我们村辈分的称呼我叫哥哥,习惯称呼为国呢哥,国呢哥是个文化人,年轻时当过大队会计,保管,搞过养殖,农村红白事上当过“礼柜”(负责记账的差事),国呢哥有个爱好,爱读书,什么书都读,还喜欢早起,捡拾街道路边的垃圾,有时捡拾到一张报纸,就会旁若无人的坐下来看;谁家卖破烂,他总是上前凑热闹,希望能找到一本旧书或者一本台历。
大学毕业的我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乡村医生,每天不忙的门诊让我心中总是充满着焦虑。年轻,渺茫.似乎没有了希望和出路。从大学里带来的那些书籍成了国呢哥羡慕的宝贝,那时的老哥正在搞养殖,抽时间,他就会跑到我的卫生室里,看书,聊天,还经常用他看过的名人传记里的话鼓励我进步,鼓励我写作。那时,陪伴我最多的除了老哥就是收音机,我试着给很多电台写稿,居然有些被采用。和老哥一起收听电台播报我的文稿成为我最有成就感的记忆。
我在国呢哥的鼓励下,重新又拾起了大学的专业书籍,又专心的把自己一个人关进屋里学习。每次,国呢哥总会悄然的问问我的家人,知道我在学习后悄然地离去。
在医院上班后的我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问题,还会把电话打给国呢哥,就想听到他的建议,听到他的声音感到踏实,更感到亲切无比。
如今的国呢哥耳朵已有点背,可我还是喜欢和他交流,向他倾诉,只是我要把话说的慢一些,声音提高几度。
微信图片的下面是一段国呢哥用五分钟打上的文字,我带上花镜,用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这篇文字,祝贺你,希望更加努力。
看完这则微信,我心里暖暖的,真想抽个时间,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沏杯香茶,就我和老哥两个人,我给老哥慢慢的读一读我写给他的这些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