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楼主: 张玉国

《齐国故事苑》(短篇故事集 作者:张玉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7 13:35 编辑

                                                                                           轮回
       倚仗老爹的关系,张志文在一国有大公司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秘书。秘书的工作,就是给领导写写稿子,开会的时候做做记录,显得十分轻松,稿子是现成的,千篇一律,只是到财务科扒出数字来套上就是了。
       就这样,优哉游哉的,张志文从办事员级秘书开始,到科员秘书,然后是秘书科副科长,直到秘书科科长,最后干到了行政副总经理。级别高了,实际上还是做写写记记这一套,净是些花架子,他写出来的文章,除了领导在台上读一读以外,职工们听都懒得听,因为大家基本上都能背过了。
       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张志文所在的国有大公司的弊端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人员臃肿,吃大锅饭,产品老化,成本高,利润低,一年比一年亏损严重,直到最后资不抵债,不得不破产。
       几十年在国有公司里吃过了大锅饭,突然再自己谋工作,张志文深感还真不容易,原先老爹的那些老关系,退休的退休,离职的离职,都帮不上忙了,他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找,没什么真才实学,他把自己当秘书的简历递上去,人家都一个劲地摇头。
       凭着自己的真诚,好歹感动了几个单位,人家给他出了个题目,让他当场给人家写一篇文章,结果写出来以后,弄得人家是啼笑皆非,都什么年月了,还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最后,一家私人单位,被他的诚恳精神所感动,实在是不好意思再拒绝,就留他在单位干个普通的秘书,人家还说要试用他几个月。
       其实这家公司是从外地刚迁来本地的,人家是看到他在当地工作时间长了,认为他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录用他的。就这样张志文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由当初的一个小秘书,逐步提拔为公司的副总经理,一夜之间又变成了一家私人公司的小秘书,而且这个小秘书还是自己千辛万苦求来的。
        本以为私人公司的秘书没有国营公司的秘书好干了,得有真才实学,可是时间不长他就干得相当熟练了。经理告诉他,让他来干秘书,无非就是到有关部门领领表,办办工商年检,税务年检,写写产品质量合格申请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等等,除了公司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别写错了以外,其他的比着报纸上随便抄就是了,只要是把上边那些管着公司的婆婆们搞定了就什么都行了。这些东西不会有人去看的,以前公司在外地的时候,从当地找的那个秘书就是那么干的,而且还干得相当出色。
        其实这家公司的经理也没有多少文化,这正好对张志文的胃口。就这样,张志文,一边在公司里忙活着从报纸上抄抄写写的,填各种表,写各种报告,一边利用当地熟的优势,带着经理到处拜门子,收获还真不少,给公司赢得了不少效益。经理一高兴,加升张志文为秘书科科长。
        就这样,经理的嘴,张志文的腿,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志文带着经理把当地的各种关系疏通了一遍,现在经理对当地的情况已经了若知掌了,秘书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想下一步经理就该加升张志文为副总经理了,到那时离他再到社会上寻找另一份秘书工作的时间应该不是太远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7 13:36 编辑

                                                                                           要账
       蒲耀明今年三十多岁了,自小生活在郊区农村,成天吊儿郎当的,也没什么正当职业,除了在家种菜卖菜以外,就是帮人家要账,赚点提成什么的。尝到甜头以后,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又成立了什么讨债公司,说叫公司,其实就是在生活区里租了一套居民楼房,里边摆上几张破办公桌,一部电话,也就是为了好开展业务,根本就没到工商局注册,这种公司,估计人家工商局也不会给他们注册的。
     公司成立了,业务也跟着来了,这年头做买卖的多了,欠账的多了,因此要账的也就多了。除了正常的赊欠外,赖帐不还的,耍滑头的,狗撕猫咬的,有的是。啥人啥待承,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许多公司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实在要不来的账,他们也只好找讨债公司来帮着要,虽然这些讨债公司的提成比例很高,可这总比打了水漂强。因此讨债公司有了他们的生存之地。
     讨债公司的讨债方法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以邪治邪,以毒攻毒。他们往往采取言语威胁、软缠硬磨、跟踪盯梢等手段,逼着债务人就范。蒲耀明他们的公司就是这么运作的,他们打的常常是擦边球,钻的是国家法律的空子,让执法人员常常拿他们也没办法。
     一次,蒲耀明他们的公司接受了一项委托,帮着一家面粉厂到一家饭店要面粉款,这家饭店经营的还可以,可是他们用了人家那家面粉厂近半年的面粉就是不给钱,无奈只好找讨债公司帮他们要。
一天,蒲耀明带着一帮弟兄们到这家饭店去找经理要款,饭店老板坐在办公室里,和客人们天南海北的啦呱,任凭蒲耀明他们怎么说,老板连翻眼皮都不翻一下,就当他们不存在一样,蒲耀明气急了,倒回头领着弟兄们就走了。
    就在老板正在得意之时,蒲耀明从厨房里抓上一把刀就又撞了进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刀下去,就把老板放在桌子上的左手的三个指头给剁了下来,倒回头就跑了。这下可不得了了,公安人员专门对他进行了大搜捕,当天晚上他们在一个皮鞋厂门口发现了他,公安人员扑上去就抓住他的棉袄了,情急之下,蒲耀明来了个金蟾脱壳之计,把棉袄一脱又溜了。可是第二天还是没脱了被公安人员给抓了回来,被刑事拘留了。
    除了要赔偿人家医药费外,他还不知要在里边待上多长时间。因蒲耀明家里实在太穷,拿不出钱来,那家面粉厂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只得乖乖的把钱给人家送到医院里。本来是有理来,这回却变得无理了;本来是图省劲,这回却麻烦多了。
    现在这种贪图小便宜,找省劲的企业很真不少。在经济生活中,他们能不打官司就不打官司,生怕给自己招来麻烦,能私了的尽量私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无形中就给民间的讨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市场。岂不知这一市场上鱼龙混杂,稍不留神,你很可能就会惹上官司,要账还是通过正规的途径为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7 13:38 编辑

                                                                                        贪贱吃穷
       那还是改革开放前的事情,孙大奎拖家带口的拉扯着一大家子人家,就靠他在社办工厂每月挣的几十块钱度日,也怪不容易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其实那时候也不是他一家子那样,那是整个面上的问题,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那时候人们没有大的奢望,能够吃上饭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实在填不饱,弄上点菜叶、树叶掺在窝头里吃也行,反正别饿着就成。你要想吃个大白馒头,要是不过年不过节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大鱼大肉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天下午孙大奎从厂里下班后,照例推着他那辆破“金鹿”大自行车准备骑着往家里走,你别看是辆破“金鹿”大自行车,在那时候可是相当抢眼的,凤毛麟角的,相当稀罕。因为工厂离家有几十里地,得来回赶班。没有办法,托亲告友,不知拐了多少道弯,好歹淘换了一张自行车票,又东借西凑了钱,才买上的。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光有钱没有票是买不上自行车的。既没有钱,又没有票,那就啥也别说了,该怎么赶班就怎么赶班去吧。
      当孙大奎骑着自行车走到公社的副食品门市部门口的时候,恰巧门市部里的营业员老张要关门下班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挺熟的,老张一见孙大奎就招呼道;“老孙,你不给孩子们买点鱼吃?”孙大奎随口说道:“咱还吃起鱼了。”老张一听就笑了,过来拉住孙大奎的自行车,小声说道:“你给我停下,今回我还就是让你吃起了。就是剩下点小的碎的咸鱼了,我就便宜点处理给你了。这可是犯错误的事情,你可千万别往外说。”一听这话,孙大奎也动了买鱼的念头。是啊,家里也好几年没吃鱼了,也该给孩子们解解馋了,他就把自行车点住,狠狠心把这些碎咸鱼给买了回来。虽然很便宜,可这毕竟是花钱呀,他心里还是有点疼得慌,不过他觉得还是很赚的。
       回到家,他让妻子把这些碎咸鱼清洗干净了,一古脑儿都给煎上了。好大的香味呀,小山村里好长时间没飘过这种香味了,半个村子都闻到了,人们以为孙大奎发财了呢。看着孩子们个个吃的那个香劲,孙大奎笑了。
       可是一顿饭还没吃完,孙大奎就笑不起来了,今天晚上好像孩子们的饭量都特别大,本来准备留着第二天吃的干粮,当天晚上都给吃出来了。孙大奎明白了:“有咸鱼就着,饭量能不增?”可是一顿饭吃了三顿饭的干粮,在粮食如此紧张的时代这可不是个小事。这是典型的贪贱吃穷。本来以为赚着便宜了,没想着却吃大亏了,当时怎么就没转过这个弯来呢?
       过了一段时间,在公社副食品门市部的门口,老张又碰上孙大奎了。老张说:“这次剩下的咸鱼更便宜了。便宜不出外,我还想处理给你。”一听这话,孙大奎苦笑着说道:“你就饶了我吧,这次你就是白送给我,我也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窍
       H县地处山区,“欢庆”牌啤酒是他们县啤酒厂生产的。本来县里是指望啤酒厂这棵摇钱树的,可是啤酒厂就是不争气,经过近十年不死不活的发展,也没有多大起色。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下一步就有被面临着淘汰出局的危险,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成了摆在厂领导面前的一个大难题。特别是王副厂长,分管业务的,压力更大,企业经营搞不好,第一个脱不了干系的就是他。

       为此王副厂长没少费了脑筋,如何把“欢庆”啤酒打出去,抢占全国市场,其实就是抢占本市市场也行,把企业做大做强,这个问题简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这次王副厂长带着他的几员大将,到外地的几个比较有名的啤酒厂参观,就是想开拓一下大家的视野,把自己的啤酒厂搞上去。他们参观的这几个啤酒厂,看起来他们的生产工艺也没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倒是他们用的水还不如自己的好,他们用的是自来水,我们地处山区,就地取材,用的可是地道的纯天然的矿泉水。难道自己的啤酒还不如他们?

        按理说在本市的电视上、报纸上,广告都做了,可是效果就是不理想。要是再到更高一级的媒体上做广告,又实在是做不起,再说也不一定咋样。回来的路上,在火车上闲得实在无聊,王副厂长闭目养神,仰靠在座位上打发时间。旁边的座位上的两个乘客的话无意中送入了他的耳膜,那意思是说他们那里有一个大饭店,在城郊结合部,略微偏僻一点,生意一直比较冷清,突然从某一天开始,这家饭店长期搞起了有奖征集歇后语的活动,奖品就是餐券,中奖者可以凭餐券在这里吃饭。这一招果然奏效,饭店很快就活跃了起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副厂长顿时就开了窍,一种营销策略陡然间已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了。回去后王副厂长立刻向厂长汇报后,经过一番策划,他们马上在全市的电视、报纸上做开了广告,那意思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有奖征集当地歇后语,每入选一条,奖励一瓶“欢庆”啤酒,入选达到多少条后就奖一箱“欢庆”牌啤酒。最后要把征集起来的歇后语,经过整理后要出一本内部书籍,作为对提供歇后语者的奖励,把入选 歇后语提供者的名字标在这条歇后语的后边,对入选者,每人赠送一本书。最后还要评出一、二、三等奖来,再予以奖励。同时还要把入选的歇后语编上号,在将来的某礼拜天在本市最大的广场上举行抽奖活动等等。

       活动进行的如此顺利,广告一出,应者云集。歇后语诙谐幽默,在当地民间流传甚广,不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能顺口说上几条。这次通过有奖征集间歇后语,可以说把本地各个阶层的食客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亲朋好友、同事、,朋友,聚在一起喝酒,他们自觉不自觉的就会以“欢庆”啤酒作为话题,这无形中就大大提高了“欢庆”啤酒的知名度。

       最后企业利用内部出书的机会在书中又多次穿插宣传页面,也狠狠的宣传了企业一次。通过这样一次组织严密的活动,厂里的花费相对来说并不多,可是“欢庆”啤酒在当地一下子就火了,不但在当地畅销,在毗邻的几个县、市也卖得很好,现在啤酒厂的效益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职工们的收入自然也就跟着上来了。

       大家得到了实惠,自然对王副厂长万分感谢。一次王副厂长深入车间,职工们把他围了起来,七嘴八舌,感激的对他说道:“王厂长,这都是您的窍开得好啊,要是您老早开几年窍就更好了。”王副厂长苦笑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你们以为这窍是那么好开的,这还不都是让市场给逼的。”

       接着王副厂长不好意思的抬手摸着自己那几近不毛之地的光头,不无感慨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呀。这一关总算过了,下一个窍还不知道怎么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8 21:12 编辑

                                                                                           考察
       明县在本省范围内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县,纺织产业是他们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本县的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棉纺厂和县毛纺厂是令明县人感到骄傲的两个大厂,他们不但是纳税大户,而且还解决了本县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家都争着眼看着呢,这两个厂子也争气,较着劲往前奔,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搞得一派红红火火。

       可没过几年,问题就来了。这两个厂子的顶梁柱——厂长,年龄都大了,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需要退下来了。由谁来做这两个厂子的当家人问题,摆在了这两个厂子的职工面前,同时也摆在了这两个厂子的主管部门——县纺织局的面前。

       按理说,厂长退下来了,由副厂长顶上也就是了。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个厂子光副厂长就有四、五个,还不包括那些带括号的在厂里享受副厂长级待遇的人在内,要是连这些人也算在内,就得有十来个之多。其实纺织局下来考察干部,就是从这十来个人中考察,重点谈话对象也就这十来个人。

       在纺织局对县棉纺厂的考察中,不论是单独谈话,还是座谈讨论,大家出奇的一致,一致推荐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毛辉出任厂长一职。纺织局领导经过研究,尊重棉纺厂现领导成员的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决定任命毛辉为县棉纺厂的厂长。毛厂长轻车熟路,不负众望,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实行内部改革,拉开收入档次,调整生产布局,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厂子是一步一个新台阶,搞得更加红红火火。

       相反,县毛纺厂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厂长不是要退嘛,这十来个副厂级干部们都在等着呢,都想着要做当家人,自己说了算。平时大家都肩膀头一样齐,都是副厂级,凭什么你要成为正厂级干部,管着我们?各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都不服气。这样一来,问题可就来了,在县纺织局对毛纺厂的考察中,这些副厂级们,面对考察组,把其他的厂领导们说得一无是处,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唯独自己毛病少。结果考察了一圈,考察组也没从毛纺厂考察出个厂长来。

        无奈县纺织局把考察的情况向县政府汇报了。县政府很快就从外系统选调了一个副厂长,到毛纺厂任厂长来了。这厂长叫吴冬,由于吴厂长是纺织行业的外行,虽然干劲十足,扭筋把力的进行了一番改革,但收效甚微。由于其他厂领导们对他都有抵触情绪,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因此在开拓市场方面也不理想,职工们面临着无活可干的尴尬局面。

        没过几年,毛纺厂就负债累累,走到了倒闭的边沿。虽然厂里给职工的工资一减再减,可是还是拖了半年没发出来了,到这时候厂里不得不给大部分职工放假,以求等待转机。现在看来走到这一步,不破产都难了。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毛纺厂的那些厂领导们害了毛纺厂。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争权夺利,他们不但害了毛纺厂,而且也害了职工,最后也害了他们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8 21:16 编辑

                                                                                            转换
       九十年代初,李树峰从省财经学院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本市国有的利华机械厂的财务科,从事会计工作。由于年轻有文凭,工作出色,不到三年就被提拔为财务科副科长,可谓春风得意。

        同在财务科工作的王志友就不那么走运了,和李树峰年龄差不多,并且还比李树峰早在财务科工作两年,虽然他很卖力,却一直还在干他的出纳工作。对此王志友并没有多大想法,心理很平衡,谁让自己是工人身份呢,又没有文凭,能够脱产干上个出纳就不错了。

        最近厂里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要进行机构改革,要裁减管理人员。王志友明白,说不定哪一天就把自己给裁减下来了,心想只有努力工作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为此,他制定了自己的努力目标,一是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好,增强领导和同志们对自己的信任度,这样才能有机会继续留在财务科工作。二是趁着自己还在财务科从事管理工作的机会,多学多问,尽量多干一点工作,技不压人,机会稍纵即逝,不可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三是尽快报名参加全国的会计专业自学考试,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计算机学习,以此增加筹码,增强自己在财务科的竞争力。

        这三大目标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一有不会的地方王志友就向科里的领导和同志们虚心请教。就这么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他在财务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也没被裁下来,他的工作倒是在科里转了好几圈,出纳员、报账员、统计员、核算员、工资管理员、录入员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王志友还真拿出了会计专业自学考试的大专毕业证书。没过几年,又安排他在科里做开了财务工作,财务工作比起其他工作来综合性就更强了。与此相反,李树峰工作起来就没有那么辛苦了,满打满算他在科里工作了没几年就开始当官,以后又被提拔为正科长,也算是他走运,赶上了重视文凭,重视人才的年代,没过几年,又被提拔为副厂长了,专管财务和后勤工作。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陪着有关单位的领导吃吃喝喝,开开会讲讲话,在各种报销单据上签签子罢了,日子过得蛮舒服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什么时候,和利华机械厂生产同类产品的机械厂本市就冒出了三、四家,净是些乡镇企业,而且本单位的许多技术人员,也都投靠这些小企业去了,还没等着企业把他们开除,他们就纷纷辞职不干了。真是病来如山倒,树倒猢狲散。眼看着职工的工资越来越发不下去,经营步履维艰,走向瘫痪,最后资不抵债,走向了破产的边缘。好在经过市政府领导的努力,再三撮合,利华机械厂被一家乡镇机械厂给兼并了。

        乡镇企业它们从一开始就是生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没有国有企业那些毛病,人家的厂领导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谁有本事用谁,谁能给企业挣钱用谁。他们对各科室通过综合评价,量才录用。李树峰从副厂长的位子上被撸了下来,在厂里待岗。王志友因工作出色,职工群众对他的工作能力认可、评价高,被破格提拔为副厂长,分管财务和后勤工作。

        看到昔日的老领导靠边站了,在厂里待岗,王志友实在有点不太忍心,经过再三在新厂长面前争取,最后给李树峰争取了一个出纳员的工作岗位。说句老实话,只要李树峰好好干,凭他的文凭,这个岗位他还是蛮胜任的。老天爷是公平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嘛!

        曾经听说过那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两群相同的鹿,其中有一群被投放到一个环境非常舒服,非常安全,草木茂盛,不愁吃不愁喝的地方。而另一群鹿却不那么幸运了,被投放到一个环境恶劣,虎狼出没的地方,危机感常常就在眼前。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在环境恶劣的地方的那群鹿却越来越多了,而在环境优雅的地方的那群鹿却明显的减少了。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一点都不差。不知谁曾经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长。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仔细的去琢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8 21:20 编辑

                                                                                            贯彻
       普庆总公司最近新建宿舍楼一幢,打算以成本价卖给下面的三个分公司的职工,每个分公司二十套,让各分公司他们自己拿出分配方案来,总公司原则上要求按工龄分配,适当照顾技术人员,有突出贡献者,无住房者及两地分居人员。

       通知一下,立即在三个分公司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僧多粥少,因为急需住房的人太多了。第一分公司是公司的骨干企业,盈利大户。王经理在公司里是老资格了,已工作三十多年了,一百多个平方的大房子早就分上了,而且也按房改政策买下了,没有自己的份了。可是自己的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又在自己的分公司就业了,还和自己住在一块,最近又处了个女朋友,得想办法给儿子弄一套。按总公司下的通知精神哪一条也轮不到自己的儿子,思来想去,王经理觉得按工龄分还是比较合适的,不过最后又加上了一条,如每个家庭有两人在本公司工作,且其中一人在本公司从事领导工作,另一人又是大学毕业生,现居住在一起者,可以打破规定再优先分一套。

        第二分公司的李经理,才刚结婚一年,还住在其岳父家,工龄最短,在分公司的领导层中就是他还没有住房,他的分配方案很简单,就是照顾有突出贡献者。对公司贡献最大的当然是公司领导,要首先解决领导班子成员没房子的问题,然后按工龄分配。其实领导班子成员里没房子的就是他自己。

        第三分公司的小刘,是上边某个领导的亲戚,刚大学毕业两年,就被委任为第三分公司的经理,现在还在住职工宿舍,对象还没处,他的分房方案也很简单,政策首先要向刚走向社会,在公司里年轻有为的大学毕业生倾斜,特别是还没处对象的,好让他们安心工作,早日成家立业,这也体现了党的政策,然后一律按工龄分配。刚毕业两年,就当分公司经理了,在公司里谁还比得上他年轻有为?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职工有意见,上级的精神还是这样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了。

        贯彻的结果是,第一分公司的王经理,如愿以偿的给他的儿子分上了一套住房,第二分公司的李经理,还有第三分公司的小刘,也都分上了房子,而且还是分上了最好的房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某些领导的处事原则。他们对上级的政策既不照搬,也不照抄,而是灵活应对,仔细研究。凡是对我有用的,就大加宣扬,充分利用,凡是对自己不利的政策就束之高阁,不予理睬。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凡事都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上去考虑,对我有用的就做,对我不利的就坚决不做,根本不从大局考虑,从大处着眼。他们对上级的文件精神任意加以歪曲,对领导意图断章取义。到头来上级领导还蒙在鼓里,最后终究会祸国殃民,损害领导的形象,危害群众的利益,危害社会的健康发展。

        国家的有关政策,上级的文件精神,只有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不被层层截留,快速的得到上传下达,贯彻下去,让人民群众得到全面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并最终付诸实施,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经济才会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

    “贯彻”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8 21:24 编辑

                                                                                            转变
       横发公司是有一家国有行政性公司改制而来的独资公司,虽然牌子变了,经营模式、经营思想还是老一套,穿新鞋,走老路。

        官气十足,官商作风严重,还不是照样靠上级的行政手段捞钱,什么房地产开发呀,政策性补贴呀,啥好事都少不了它。

         这不小王所在的办公室,总共六个人,就有五个官,一个主任,三个副主任,还有一个享受主任级待遇的主任科员,就她这一个兵,亏得是她来得晚,干了没几年,要不然也早就当上官了。按说这五个主任一个兵,办公室的工作也真够她干的,针线博罗,千头万绪,就自己这一个干活的料,还不让这些主任们安排得团团转。

        实则不然,非也非也。这些大老爷们,天生的就是些酒囊饭袋、腚上长刺的东西,在办公室里根本就坐不住,好多次都是因为小王出去办公事,办公室不得不铁将军把门,误了接电话,误了收发文件,差点酿成大错,被老总发现后,对这几个主任们熊了个狗血喷头。

        从那以后,主任们再也不让小王出去办公事了,那可怎么办?会还得开,事还得做,小王只好把每天该做的事向主任及时汇报,主任只能亲自安排,把这些副主任们降格使用。谁该出席会议,谁该听报告,谁该去接待,该干吗得去干吗,有些会议主任还得亲自去参加,回来后还得听这些副主任们汇报,听完汇报,自己还得向公司的老总们汇报,实在累的够呛,有时连业余打麻将的时间都给赔进去了。

        时间一长,主任就不干了,不知不觉中,主任就把这大权交到小王的手上去了。这样以来,小王在办公室里可就是常务主任了,哪里也别想去了。收发文件,接听电话,上情下达,起草报告,安排人员,包括主任在内,都得听从小王调遣摆布了,回来后还得向小王汇报交差,起初小王还觉得不好意思,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如果突然有一天不安排安排这些主任们,听不到这些主任们的汇报,她还真的觉得不习惯。

        没过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横发公司真正走向市场经济了,被一家外地的知名企业所兼并,成了那家企业的子公司了。婆婆变了,人家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提高生产力为标准,以挣钱为目的,把原先公司的几个后勤科室统一合并为一个办公室。凭着小王的经验和能力,小王被竞聘为办公室主任了,原先办公室的几个主任、副主任们全都落了岗,在公司里待聘,按规定他们每天还得到小王的办公室报到。所不同的是,这些老主任们再也不敢吊儿郎当,晚来早走了,他们也不能再随意的叫小王了,而是开始对着小王恭恭敬敬地喊主任了。

    细细想来,从主任们放权的那一天起,小王就应该是主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8 21:28 编辑

                                                                                          瓜贩子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五,南郊大集。恰逢又是星期天,李二虎跟着他媳妇赶集来了。其实李二虎对赶集并不感兴趣,标准的甩手掌柜,家里的柴米油盐,白菜豆腐葱的,他从来不插手,都是他媳妇一手操办。只是上次他媳妇来赶集,被人把钱包给偷走了,虽然钱不多,也怪疼人的,因此这次赶集他媳妇非得要拽上他,其实就是起个保镖的作用。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他就这么跟着来了。

        郊区的这个集市还真不小,人山人海的,卖啥的都有,比城里的农贸市场大多了,怪不得妻子都愿意往集市上跑呢。你看在大集入口处卖西瓜的那对男女,三十多岁的年纪,一看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农民,精神着呢,是两口子准没错,男的过称,女的收钱,正忙活着呢。你看人家的瓜还带着秧,新鲜着呢,让人馋涎欲滴,怪不得卖得那么快,李二虎也想待会儿赶完集后买上个回去尝尝。

        好歹跟着媳妇转了半上午,自行车上大兜小兜的挂得够满的,天挺热的,得赶快往回走。快出集市了,远远的看到前边围着一些人,这不是刚才卖西瓜的那个地方吗,莫非出什么事了?李二虎凑到跟前一看,刚才那对卖瓜的男女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三轮车的西瓜卖了也就有一半多,还有近一半没卖出去呢。赶集的人已陆陆续续往回走了,看来想卖完不是那么好办了。

         二虎以为他们是在处理瓜呢。错了,只见女的欲哭无泪,一副可怜相,在向人们展示她挂在脖子上装钱的提兜。据她讲原来在她忙活着卖瓜的时候,有一对青年男女也来买她的瓜,那个男青年挑了一个又一个,让她给称好了,可是又放下重挑,足足挑了有十几分钟,最后才选上一个走了。当女主人给下一个买瓜的找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兜被人给割了,辛辛苦苦种的这半年的瓜,还等着卖了钱给孩子交学费呢。

        女主人越说越可怜,围观的人们听了后十分同情他们。大家纷纷买他们的瓜,也不问价钱,称上一个就走。有的干脆拿上一个瓜扔下十元钱就走,也不用找钱。同情弱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二虎也学着别人的样子,扔下十元钱,随便抱起一个瓜,装到方便兜里,勉强挂到了车把上,就这样剩余的半车西瓜很快就被大家给“抢购”了,女主人是不住地向大家点头,表示谢意。

         “不用谢,这种事谁遇上谁会不帮忙呢?”买瓜的人个个都是活雷锋,具有同情心。“人家辛辛苦苦种瓜容易吗?你说那贼也是,你有本事你去偷那有钱人的,专找这穷人偷,算什么本事?”大家买了瓜,同时还对那贼表示出了极大的痛恨,愤愤不平,大发一顿感慨。

         卖完瓜,收拾停当。两口子对围观的人们千恩万谢,而后男的驾着三轮机动车,女的坐在后边,三轮车一溜烟跑了,转眼功夫就不见了。至此围观的人群在替人家瞎操了一阵心、大发了一番议论后也就慢慢的散去。

        李二虎和媳妇带着菜和瓜一路上推着自行车向家里走去。他们今天也算做了一件好事,二虎媳妇丢过钱,知道丢钱的滋味不好受。

        又是一个周末,又是一个大集,所不同的今天是西郊大集,二虎又跟着媳妇到集市上去了。无巧不成书,快散集的时候又碰上了那两口子,又是钱包被割了,相同的一幕又出现在他们俩面前。霎时二虎张大着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肚子里就像吞下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玉国 于 2017-2-18 21:31 编辑

                                                                                           特色
       丰收小区的大部分住户是城郊结合部失去土地的菜农,虽说离开土地十多年了,可是他们还是改不了种地的习惯,老想自己种点菜什么的,好像不种点菜就难受,楼前楼后的草地上,让他们开发成了一块块菜地,弄得那些草坪都成了大花脸,很不好看。

        其实也不能光怨这些居民们,这些草坪压根就没人管理过,就一个原因,没钱。老百姓把卫生费交上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再给你交绿化费。为此居委会主任王大妈也是愁得睡不着觉,天天为此伤脑筋。小区的绿化搞不好,区容区貌出了问题,不但影响小区的形象,而且还会拖全市的后腿,退一步讲,年终对自己的考核也不利。

         有一天中午,王大妈一个人躺在家里苦思冥想,忽然她的脑袋灵机一动,现在报纸上天天宣传创新,在小区绿化和种菜争地问题上,与其堵不如疏,让居民们种就是了,一排排绿油油的蔬菜,说不定不但不会影响市容,反而还会增容呢,不过也得立个规矩。经过仔细的调研,王大妈把她的这一方案详细地向街道办事处汇报了,要求在她的小区试点。

        本来小区的绿化问题就是办事处领导的一块心病,王大妈的方案他们认为可行,要求王大妈尽快着手施行,办事处全力支持。得了上级领导的话,王大妈回去后立即成立了绿化领导小组,自己亲任组长,马上召集各楼长开会,把这一精神传达下去,要求各楼要整齐划一,不能破坏植被环境,不能破坏绿化风格,各种季节菜要穿插种植,常年见绿,同时规定每块地收取多少押金等,有各楼长负责收缴,违反规定没收押金等等。

        规定一出,受到居民们的大加欢迎,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支持王大妈的工作,一定要把小区的绿化环境搞好,决不拖小区的后腿,不长时间,大家很快就把押金交齐了。白菜、萝卜、葱,茄子、豆角、西红柿,居民们个个发挥出自己种菜的特长。自己的水,自己的电,自己的种子,自己流汗,一个个忙得是不亦乐乎,种的是整整齐齐,既有常令菜,又有反季节菜,不用王大妈操心,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时间不长,小区就出现了以前少有的别样景致。空气新了,空地绿了,杂草不见了,小区干净了。现在王大妈是操心少了,烦心事少了,居民们给她的笑脸多了,她没破费一分钱,就把小区给绿化好了。

        现在附近的几个小区听说了此事以后,也都纷纷来丰收小区学习取经来了,他们打算把丰收小区的做法也在他们的小区推广开来。这几个小区的主任们纷纷找到王大妈讨教经验,王大妈还怪不好意思的:“我哪里有什么经验,我这还不是让居民们给逼出来的。”大家认为王大妈不说实话,根本就不放过她,被逼无奈,王大妈说:“要说我们有什么好的做法,那就是四个字‘创新、顺民’,这可以说就是我们的特色。”一阵热烈的掌声把王大妈的话音淹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