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459|回复: 0

大明挽歌——凌力长篇小说《倾城倾国》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7 0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明挽歌
——凌力长篇小说《倾城倾国》读后
    这是一段与桓台密切相关的历史,这是一部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力作。
    这是一件看似偶然的小事,其实是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打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明朝守将祖大寿受困城内。登州巡抚孙元化急令登州驻军孔有德率本部兵由海路抄袭建州军的后路——耀州(今营口附近)。但遇到风浪,未能成功。孙元化非常愤怒,又命令孔有德率领八百骑兵由陆路赶赴前线增援。但是,随孙元化赴登州的辽东兵与驻防在登州的原山东兵不和,军纪败坏。孔有德率兵抵达吴桥时,遭遇大雨雪,与当地官民屡次发生摩擦,县人皆闭门罢市,部队给养不足。有一个士兵强取身为山东望族、东林党干将(《东林点将录》内称“浪里白条”)王象春家仆家里(一说是王象春在吴桥的庄园)的几只鸡。王象春的庄仆不肯善罢甘休,王象春的儿子也将这些士兵骚扰地方的恶行写成诉状上告到山东抚按衙门,要求严厉制裁肇事的士兵。孔有德无奈,便将这个士兵“穿箭游营”。此时,孙元化派往塞外购买军马的李九成把买马的钱赌输后,担心回到登州被查办,就来到在孔有德部下做军官的儿子李应元处。李九成赌输银两,惧怕孙元化的追究,于是和儿子李应元乘机煽动士兵,劫持孔有德哗变,在山东境内连陷数城。这就是历史上的“吴桥兵变”。
    这件颇为有名的事件,是与新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尽管这件事情的爆发,是大明王朝末年各种矛盾积累的必然结果,但直接诱因则是王象春儿子与庄仆对孔兵偷鸡处置不当。新城是王象春的老家,又处在乱兵从吴桥返回登州的必经之地。攻破新城,就成为乱兵一件既必然,又顺手牵羊的事情。民国《重修新城县志卷四方舆志四灾祥》载:“崇祯辛未,春正月,大风。冬十二月,孔有德、李九成等叛,攻陷县城,知县秦三辅死之。”此外,桓台许多家族的族谱上,有不少都记载了这次给新城带来极大破坏的灾难。因为这场灾难及其后的壬午之难,使历经数百年苦心经营建设起来的新城县城几成废墟,数百官民殉难,素有“王半朝”之称的新城王氏先后有四十余精英人才遇难,几乎惨遭灭门之祸。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自万历皇帝前期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朝政日趋败坏,党争日趋激烈,正直的官员们往往遭到罢黜。对外满族兴起,民族矛盾尖锐。对内阶级矛盾严重对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时正应该是上下同心,君臣一致,克服内忧外患,再造天下太平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来国家倚为干城的孔有德突然发动了兵变。更令人痛心的是,因为党争,朝廷争论不休,崇祯皇帝处置失当,自毁长城,大明王朝走向灭亡不可挽回。这次兵变队伍最终投降满清,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由此可见,吴桥兵变的历史作用。
    长篇小说《倾城倾国》截取的就是孙元化巡抚登州前后数年这段历史,而吴桥兵变则是其核心事件。围绕这个事件,作者描写了明朝末年的各种矛盾冲突,如明朝与后金的矛盾,朝廷内部君臣矛盾、臣僚矛盾,以及辽东兵与登州兵及山东民众的矛盾。描写了孙元化力主化解矛盾,挽救危局的努力。然而,孙元化的忠诚和努力,最终也没有挽救吴桥兵变后的危局,自己也成为政局斗争的牺牲品。
    作品名为《倾城倾国》,本身就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倾城倾国”,原多形容女子美貌。美丽到让人看一眼而墙倒屋塌,可见其美妙绝伦。然后,作者在这里用了这样的题目,“城”就成了干城,国家的干城。这个“城”就是孙元化,就是徐光启,甚至包括尚未叛乱之前的孔有德等。“城”倾了,“国”还能独存吗?
    我是受县博物馆馆长孔令涛先生推荐阅读这部巨著的。尽管是小说,内容却是真实的,不仅人物真实,历史事件也真实。尽管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历史,但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一段历史,却是不可多得的教材。新城王氏,是明末清初山东地区的望族。特别是明朝末年,一度有王半朝之称,他们与大明王朝休戚相关。而书中提及的“王乡绅”“王象春”,正是“王半朝”的重要成员。我们对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诗作,源于他在明末党争中的表现。当看到作品和相关资料中提及他在吴桥兵变中的表现的时候,不禁感慨。一个在政治上能够被阉党《东林点将录》中列为“浪里白跳”的王象春,竟然如此浅薄。尽管导致兵变的原因还有许多,比如吴桥“闭城罢市”,比如辽东兵与登州兵之矛盾,比如辽东兵军纪败坏,王象春及其家人对这件事情的不当处置,则成为兵变的导火索,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当我们了解到王象春对于大明王朝,对于新城,对于王氏家族造成的戕害的时候,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于王象春的评价。
    一部《倾城倾国》,围绕对于吴桥兵变的发生、发展以及处置,描写了各路政治势力的角逐缠斗,各种社会偏见的搅扰,崇祯帝的反复无常……深刻揭示了大明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必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