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653|回复: 0

千斤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6 08: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斤之路
周村、张志成

如今的人们,身体一旦不舒服,就会改善生活,或说,“我最不想吃馒头了。”在听到这句话之前,咱们中国种植小麦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建国前的一千多年且不说,在1960年之前,小麦的种植还是单镢沟,就是象地瓜沟一样,在脊子与脊子之间的沟内种一垄小麦,这一垄小麦就占地50多公分。浇地的工具是最原始的“辘轳,”即便是水浇田,亩产量也不过200斤。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有了集体的力量,浇地的工具有所发展,开始使用“鸳鸯罐,”就是一个圆木葫芦前后各带一个水斗子,盛满水的一个斗子上来的同时,另一个空斗子下去。面对大片的土地,根本浇不过来。
1960年后,种麦技术有了突破,由原来的单镢沟改为双镢沟,即脊子与脊子之间成了两垄小麦,提高了土地的使用面积。同时,浇水工具出现了“水车”和“拧不够,”其工作原理是从井里立上一条竖管子,用铁链子带着密封垫子从管内上行,用抽真空的方法把水吸出来。水车可以用牲口拉着转,拧不够则全是用人力,工作很累,此时的小麦亩产量也不足300斤。
1965年,淄博市的电力已到田间,开始的时候,平原地区打直径三米多的大水井,已能用上水泵。小麦的种植也从双垄改为四垄,就是一个畦子里播上四垄小麦,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使用面积,亩产量也有所提高。
1965年之后,淄博市各区县成立了机井队,出现了深达地下20米以下的深水机井,种植面积改为现在的一个畦子播种六垄小麦,真正实现了宽垄密植。至此,中国人用了20年的时间,彻底结束了一千多年的传统种植技术,为农业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在这期间,每前进一步,都会受到有着保守思想的农民的阻力,他们对新生事物总是持观望的态度,可以说,他们是被新的科学知识拽着前进的。和现在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完全是两种态度。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农民兄弟们从未想到要罢工,而是保持着年年丰收和增产,对稳定全国的局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虽然种植技术得到了巩固,水力资源也得到了保障,到1982年分田到户后的一段时间里,小麦的亩产量总是在600斤左右徘徊,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化肥,地力不足,新品种更换过慢。这么大个国家,1959年才发现了大庆油田,1961年才发现了胜利油田,到1975年才建起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大点的化肥厂,国家不得不大量进口化肥,用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直到1990年后,小麦的亩产量终于突破了千斤大关,加上秋季的玉米,实现了亩产吨粮的梦想。既便是这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在大力的支持着农业的发展。
事实就是这样的:建国时的四亿人吃不饱,1960年后的六亿人吃不饱,1982年的八亿人还是吃不饱,到了2016年的13亿7千万人了,粮食反而吃不了了。
“我最不想吃馒头,” 这句话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前后的日子里。
201706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