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耕夫 于 2017-8-18 09:53 编辑
登峄山记
峄山,位于孟子故里___邹城市的东南约10公里处,最高五华峰,因峰顶像盛开的五瓣莲花而得名,海拔582.8米,有“岱南奇观” 之美誉,集泰山之雄,黄山之秀,华山之险。世称:奇、秀、灵、险。世传孔子登峄山时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言,东山即为峄山。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攀登此山,时丞相李斯留下的峄山小篆石刻碑以记此行,至今闻名于世,天下共知,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文字演化的史料价值。加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发生在峄山上,民间广为流传。带着美好的向往,一探峄山虚实的愿望,与友人乘兴拜登此山。
登峄山,从阳面山门登山,除索道外徒步有东、中、西三条路线,东路最为平缓,绕道山东侧也是路线最长的一条,中路较陡峭,沿途树木成荫,景点最多,夏日徒步登山多选中路。西路多石级,少丛林笼罩,路线最近,为下山之首选。我陪同友人一行从山门入,穿过索道,从中路登山。从山脚沿树木葱茏的崎岖山路前行,离索道不远处有一座书院,叫峄阳书院。是清代邹城县令方鸣球为兴一代文明之治,于1746年兴建。当时非常兴盛,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一度名扬四海。这座古朴典雅的书院,从高高的门前台阶入院门,里面是一个四合院,仿李斯的峄山石刻碑就在院内。碑文大意是记录了秦始皇的功绩和登峄山的盛况。历代文人墨客到此都要拜谒此碑。绕过此院继续前行,首先领略的是峄山的第一奇,奇石。峄山奇石有名者300多,最著名的有24奇石:丹丸石、五巧石、八卦石、断机石、子孙石、元宝石、鹦鹉石等等。尤其五巧石从不同的角度看似五种不同的动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从山脚盘行首先映入眼帘的,像巨型游轮倾覆,一头镶嵌在山体里,一头直刺云端,有数十米高,很像游船的尾端,有朱漆石刻名曰:舟尾。一路前行,绿树浓荫,树上爬满了百足虫。用树枝一碰,就卷缩起来,很是灵巧。不远处又一座书院,叫孤桐书院,是明代在峄山阳面山半腰兴建的一座书院。峄山孤桐是制琴的上选材料,相传最早伏羲氏用峄山孤桐制琴而得名。峄阳书院,孤桐书院,子思书院,春秋书院,并称为峄山四大书院。沿崎岖山路前行,古树参天,清澈的泉水从石罅中流出,数捧饮尽清爽甘甜。一路奇泉有名的无名的的不计其数,一道道山泉如注顺溪而下,让山有了灵性。从孤桐书院上行几百米处有一石洞,名为梁祝读书洞,相传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此读书的山洞,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梁祝的传说源自济宁,实际就是来自峄山梁祝读书洞的传说。同窗三载的深情,十八里相送的缠绵,演绎了凄美的爱情,最后化蝶成双,峄山承载了他们的故事。一路前行,不远处有一巨石,很像乌龟俯卧在山崖上取名神龟探海。站在悬崖边远看,极其形象逼真。过了神龟探海就是片石桥。所谓的片石桥就是一块巨大光滑的岩石,俯卧在山谷中,很像一道石桥,从上面经过就到了山的东侧。绕过片石桥山路更加陡峭,拾级而行经过一段艰难的攀爬就到了八仙洞。洞内凉气外溢,俯首入洞口,里面豁然开朗,有八仙的塑像,此洞能容几百人许,是天然的石殿,洞内有石刻,非常古朴。出此洞继续前行就是快活林,地面较宽阔,登山累的人都在此歇息,是人员聚集的地方,所以叫快活林,也是在此养精蓄锐往上攀爬几百级台阶的地方。几百级石级坡度很陡,很像泰山的南天门。爬上石级到达顶端处就是十几米高的绝壁石崖,在石崖上刻有15米高,8米宽的巨型“鳌”字,号称中国第一石刻,是由著名书法家杨萱庭题写。从“鳌”字底下爬过更陡峭的石级回首西望就是丹丸峰,高大的巨型鹅卵石孤立在峰顶,在夕阳的照射下很像红色的鹅蛋熠熠生辉,取名丹丸。继续前行就到达小鲁台,绝壁万丈,顶端平坦,很像探出山崖的平台,孔子登上此处便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言壮语.从小鲁台返回越过“鳌”字,经快活林继续上山顶攀爬,一路经过一线天,最后爬上舍身崖。站在舍身崖上眼晕腿颤,不禁感慨打油一首:飞瀑直泻断崖上,垂望深壑三千丈。彩虹好似山里出,雄鹰盘旋峰叠嶂。鲁台傲立东天外,层林翠绿染夕阳。书院钟声惊梁祝,朝圣庙里见玉皇。
从舍身崖绕玉皇庙,爬过石罅最终到达五华峰顶。站在五华峰上环顾整座山,如巨石堆积而成。巨石与碎石相互支撑,巧如磊卵,看似指可动摇,实则稳如泰山。历经千载万年的挤压已同整体,有“天下第一奇山”名不虚传。奇、秀、灵、险实至名归。峄山是一座沉淀了无数人文的历史名山,不登此山终生遗憾,登上此山感慨万千........
时2017年8月6日
|
-
峄山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