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411|回复: 3

古风.雅韵.山城 郑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2 2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鹤 于 2017-9-12 21:08 编辑

古风.雅韵.山城   郑峰  淄博
        自然界正是“林花谢了春红”的时节,朋友圈和微博上,有关博山的话题引起了不少兴致。
有慨叹历史变迁的,有怀旧念情的,有抒发淡淡哀愁的,也有牢骚荡腹的。不过,我倒对一位文友在谈论“博山为何不焦虑”的跟帖极有同感,且引几句共赏:
        “看看城中散淡优雅的生活状态,只要有优秀文化传统,精致生活品质,如缓缓流水的日子有什么不好。整日焦虑如同自虐,你去和北上广比繁华比房价,倒不如比一比悠哉的生活,喜欢博山的这种状态:不跟风,少媚俗,有涵养,不焦虑!”
时常想起博山的院落胡同,明清建筑风格。每个院落总有几道门廊,庭院深深,小园寂寂,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是顽耍也是静静的,少有吵闹。看小人书,玩捉迷藏,拍有三国图画的纸片,聚在石桌上玩抓分,拍叠成三角的“大鼻子”……
在眼下社会风气充满了浮躁、急功近利、甚至欺骗造假的污浊之气的时候,忽有这么一阵清风吹来,大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清幽香逸。
       写出这段话语的是位出生在山城里的女性,更觉得犹如从众多浓妆艳抹中脱颖而出的“西子清波”,让人心腑干净。
我是“般阳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中,曾属于博山县管辖,所以,对于这座山城有着剪不断的情丝。也许应了那句“亲是家乡人,月是故乡明”的老话,不论走遍山南海北,总觉得“博山饭好吃,博山话好听,博山城最美。”
        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时任市广播电视局长的我,应邀参加了博山区首届春节文艺晚会,要我在现场讲几句。我开首就讲了被当时在场的人意想不到的话:“博山是淄博的英国”。在稍加静然之后,响起了很热烈的掌声。我认为,一是自豪和认同感,二是有点幽默吧。
        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个很古老的山城。根据《续修博山县志》记载:早在周末时期,这里就因传说中的孝妇颜文姜而称为“颜神”,宋代已经著称,明代以生产煤炭、陶瓷、琉璃而成为青州府的重镇,产品销往各地,商贾云集。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立博山县。颜神城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三月(1559年),城周围三里,雉堞七百三十,高二丈三尺,广五百一十八丈五尺。门四:南曰龙泉;北曰范河;东曰荆山;西曰禹石。崇祯十二年建瞭台八座。旧城墙大规模拆除是在解放初期的1949年9月,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沿河路还保留了部分老城墙。
         从建筑布局和材料上看,因是山城,最不缺的是石头,于是老街巷多以青石铺地,现在遗存下来的建筑大都是明清风格。博山小城古老的遗迹很多,记忆最深的是那些街道、胡同、桥和有名的庙宇建筑。
640.webp (3).jpg
(二十世纪初的永济桥)
640.webp (4).jpg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永济桥)
       博山因孝妇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把城区分为东城西城,连接东城、西城就有了许多桥,据说有十六座之多。最古老的是永济桥,老博山人习惯叫七孔桥。据考证,永济桥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现在桥头立着乾隆十九年重修永济桥的桥碑。

        博山城东范河边的北亭子、南亭子是赵执信祖上修建的两处私家园林,亭台阁榭,幽静典雅。南亭子有宋代范仲淹幼时读书的范公祠,范公祠内有一名泉“范泉”,泉水淙淙从后乐桥上流过,此桥初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后乐”之名取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桥下因有一条小路,是曰“桥上流水,桥下走人”,是博山的八大景之一。
          博山的西冶街、大街、税务街以及连接大小街巷的胡同极有特色。西冶街的关帝庙,解放后改作西冶街小学,聚乐村、回民饭店,还有制作糕点的景德东、白天晚上都营业的景泰成药店等;大街的银子市非常繁华,报恩寺曾经保存很完整,报恩寺的名字出自流传很广的关老爷杀徐三的故事。大街最气派的建筑是孙国老国相府,后来改作博山区公安局;税务街有老税局旧址、泰云照相馆等。博山有数不尽的胡同:双磨胡同、轿杆胡同、宋家胡同、小南北胡同、姚家胡同、家庙胡同、豆腐干胡同,大小核桃园等,有人考证,胡同作为街道的名称,是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博山胡同的布局与老北京的格局极为相似,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旧时的城门城墙)
       博山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清代任兵部、户部、吏部三部尚书的内阁大学士孙廷铨对博山文化贡献巨大,孙国老归里后于康熙三年(1664)著成《颜山杂记》四卷,是博山最早的地方志。此书详尽记述了博山的历史风物,其中对瓷器、琉璃以及民俗风情的记述尤为详明,对后世影响很大。还有清代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18岁考取进士,入翰林院,后因“国恤”期间观看洪升的《长生殿》而遭罢官。他一生经历磨难,回乡后为设立新县进言献策,著有《分境议》。这些高官将京城文化习俗带回故乡,加上博山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藏量大,开掘较早。由此而形成了陶瓷、硫璃等“火”的产业和产业文化的发展。博山的工匠很多也被清廷造办处征用成为“御匠”,促进了与京城文化的交流,使博山经济文化十分繁荣。曾经一时竟能和京、津、沪等大城市相比。解放初期人们所熟知的京剧四大名旦,都曾先后到博山演出,成为当年轰动中国的新闻。由于工业发展的带动,城市发展较快,手工业技术人员的聚集,身上有艺,手中有钱,因而带动了饮食业的发展,博山菜源远流长,至今仍有“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说法。最近有报道,博山又被认定为“中国鲁菜发源地”,可以说实至名归了。
       如今,那些见证了博山城繁华与兴衰的标志性地方:四大名旦演出的博山电影院、人民剧场;有着悠久传说的西寺、炉神庙、大庙、玉皇宫;繁华的鱼市街、香市、银子市;精致典雅的四合院孙国老相府、李道台府、赵翰林府和许多明清民居,有的依稀尚在,有的面目全非,有的已经荡然无存了。
       随着后现代时期的到来,全中国都在清一色的城市现代化,“千城一面,千楼一式”的弊端几乎成为一种通病。再回过头来仔细地端祥一下山城博山,惊讶的,不是嫌她太不时髦,面貌变化不够现代,倒是惋惜她没有完整地保持了原来的风韵面貌。有些历史上的经典景点,被人为地破坏了。试想一下,如果她今天仍然是像平遥古城那样,城墙逶迤,四门峨然,城河汩汩,古巷依旧,其建筑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竟是如何呢
这座鲁中山城,确实独有特色:她位于鲁中丘陵和平原的承接点上,整个城市建筑布局,依山而立。是我们当下不少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中孜孜以求的成型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园中。特别是过去多是矮层建筑,有的流檐飞瓦,青堂瓦舍,依山傍势,高低错落,绿树掩映,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蓄典雅,风情别具。若到晚上,山势起伏,高低错落,天上明月,星光灿烂,人间天上,上下呼应,万家灯火,人流如织,映照河面,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正如古人诗中意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博山在当今城市经济变革中,又一次面临着历史的机遇。那曾经走工业立市的路子进入了调整、重新洗牌期,干脆钢刀斩乱麻,彻底去掉落后产能,淘汰落伍产品,因地制宜,能转则转,当停则停,宁缺勿滥,宁优勿劣。彻底甩掉工业立市的沉重包袱。经过科学论证规划,恢复一些代表山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经典建筑,设计新建一批适合旅游休闲的建筑体系,学习江南不少村居转型中的优佳案例,他山之石,用来攻山城之玉。经过接续式的努力,逐渐将其建设成为独具山城特色,具有鲁中地域文化色彩,融历史与现代为一体,供人们休闲、居住、旅游为主旨方向的鲁中明珠——山城博山。

        郑峰,山东淄博人,别号山海堂主,云鹤斋主,田园草堂主人等。为政多年,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蓼花河》、《郑峰中短篇小说选》、散文集《梦萦是乡情》、《月野集》、《山水飞鸿》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640.webp (1).jpg
640.webp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21: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常想起博山的院落胡同,明清建筑风格。每个院落总有几道门廊,庭院深深,小园寂寂,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是顽耍也是静静的,少有吵闹。看小人书,玩捉迷藏,拍有三国图画的纸片,聚在石桌上玩抓分,拍叠成三角的“大鼻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3 09: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博山城,沧桑有魅力。云鹤闲来笔,回味无穷尽!——夏伦稳 读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4 08: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好文。
“博山”就是山多的意思,故博山总有解不开的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