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西铺的不解情缘 周村 吕强 说起《聊斋志异》和作者蒲松龄,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有一个蒲松龄书馆,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有一点点陌生,320多年前,一代文学巨匠蒲松龄正是在这里设馆教塾,并与仙界、鬼界和妖界等三界对话,创作出了一部亦庄亦谐、谈狐说鬼的传奇巨著《聊斋志异》。 当年的蒲松龄据说只有30多岁,应社会知名人士毕际有的再三邀请,赴西铺的毕府教毕际有的子孙们读书,直到71岁高龄时才撤帐归家,把30多年的宝贵时光留给了这一深情的院落,所以后人评价说西铺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就像院落内导视牌上写的那样“蒲松龄因毕府而铸就辉煌,毕府因蒲松龄而再度扬名”。 蒲松龄书馆是一座具有浓郁明清风貌的古建筑群,古朴的大门,抬眼望去,前门牌匾上“蒲松龄书馆”五个鎏金大字,气势磅礴,超逸入神。进入门内向里走去迎面便是古朴的绰然堂,屋内古色古香的家具诉说着悠悠的岁月,清瘦的蒲松龄蜡像形象逼真的坐在太师椅上,面带笑容,仿佛在说:“亲,得安闲处且安闲,忙里偷闲坐下聊聊,我这有茗茶一壶,你有故事吗?” 来到松龄书馆的第二个院落,展现在你面前的是高耸的二层小楼“振衣阁”和阁前形影婆娑的“蝴蝶松”, 这棵蝴蝶松见证了一代旷世逸才非凡的创造和劳作,蒲老先生自幼饱读诗书,一心想考个功名,进体制内捧个“铁饭碗”衣食无忧,不料自19岁高奏凯歌,连获乡里、县里、道里第一名后,却从此一路泥泞,屡败屡战。屡试不第。在梦想与现实间徘徊不已的蒲松龄,假笔于花妖精灵,游刃于鬼狐之间,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妙笔,诉尽人间不平事,绘出花间儿女情。他白天在书馆教书育人,夜晚在灯下奋笔疾书,用自己的三生烟火,换世人的一世迷离,一出出人狐情未了的大戏接连上演,于是乎一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聊斋志异》在这里诞生了!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蒲松龄可称为“搜狐先生”,当时一代诗坛领袖王渔洋赏识蒲公的才华,为他的创作稿题诗《戏题〈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精辟地揭示了其以传奇法而志怪的特点,为《聊斋志异》的传播产生了重要作用。徜徉在书馆的合欢树下,似乎感到先生仰坐藤椅,左手拿着《聊斋志异》,右手端着茶杯,浓浓眉意聚焦行行字字,字字行行,向尘人昭然世道的苍凉。 蒲翁的笔在虚空中填充着生命暖色的花开,我欣赏着白阳井畔的睡莲,耳边依稀传来婴宁灿烂的笑声,仿佛看到婴宁拈梅花一枝,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回到现实,一切尘埃落定:面对滚滚的红尘,这样的笑她永远存在于爱情的星空下。不由得令人感叹:婴宁早已随风去,世上再无痴情女! 正是这西铺的一方水土,和藏书阁的一部部书籍,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鬼狐传说,成就了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自此以后,草根文人蒲松龄也成为了世上有名的聊斋先生。
作者:吕强,笔名小吕飞刀,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周村区大街街道办事处,自幼喜爱文学,偶有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