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909|回复: 0

【齐春秋】召口楼台烟雨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 10: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宋庆法 于 2018-2-3 10:59 编辑

                                        召口楼台烟雨中
                                                                                         临淄   宋庆法
        临淄凤凰镇的召口掩隐着一片尚未被人们揭开的历史文化,丰厚底蕴罩着一层朦胧面纱,越是想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她越是躲躲闪闪不愿意掀开盖头。我的好奇心使然,总想抽机会撩去面纱,但由于水平和视野所限,这团面纱千丝万缕捂得严严实实,始终理不出头绪,时刻萦绕在脑际徘徊了许久。
      最吊人胃口的,莫过于“召口”这个怪异事迹名称的由来,很难想象,“一把刀、两个口”组成的地名,相伴着齐都临淄沿袭了两千多年而不变,可见它有多强的生命延续力。
      相传“召口”为古人聚居部落,这里自周代既是交通要道口,齐国便在此设立了个驿站,各国使节带着各自目的而来,想与齐王交换意见,齐国君王不可能时时接见他们,要按时间和主次顺序排队等候,因等候召见的人太多,齐王忙不过来,外国使节不得不常住此驿,等待时日召见故名。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虽古已有之,但作为专用词汇是元朝以后的事,此前只称作“驿”。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逼真场景的描写,讥讽了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不惜动用国家驿站,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的事。
      这就生出另一个话题:作为其他国家来齐的使节是重要贵宾,驻“驿”等待召见不就显得寒碜些了吗?推而猜之,此地应该不仅有“驿”,是否还有类似于国宾馆亦或大使馆的场所?这么备受世人注目的地方,如今还有没有残存的蛛丝马迹?
      丁酉的冬天,气温飘忽不定,先是暖洋洋几天,然后冷飕飕几日,使我在实地踏访召口时间点上难以选择。终于挨到一日微风习习,云层不阴不淡,撂下无关紧要琐事,徒步于山间沟谷,领略大自然的万般造化,盘转在羊肠小道上,山野里的风光,被冬姑娘折腾得只剩枯黄,往日里一频三笑的野草花,不知去往何处,果树园的杏花、桃花之类等待来年再发。目光里没有了丝丝牵挂,手扶亭亭玉立的柏树林攀援,拨开蔓延在山坡上的荆棘丛,登上了境内最高点。当成为登峰造极的那一刻,便亟不可待地往四野里寻觅,期望能够穿越历史,一睹古时召口的芳容。
      此时,老天爷好像有意与我作对,天际飘飘忽忽的黑云闹腾,似遮天蔽日的帘子徐徐关闭,这帘子又似仙女们刚刚清洗完毕挂在天幕上晾晒一般,不时往下滴着雾珠,整个天地间霎时呈现出朦朦胧胧的幻境,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没有刺眼的阳光照射,反而可以轻松瞭望。
      张开想象翅膀遨游,停留在召口位置上,幻影里鳞次栉比的高屋广厦林立于野,大篆体书就的牌匾上,隐约写着“召口驿”或“齐国迎宾馆”、“驻齐使馆区”字样,毕竟相距不远的稷下学宫壮观程度是,“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与之相比应该不会逊色多少;街道上熙攘往来人群里,有没有金发碧眼民族,很难辨识得清楚,但人流中,不乏灿烂长河里熠熠发光的历史名人,他们一言一行或能改变历史车轮的轨迹,或于举手投足间,掌控着一个国家的前进历程,这该是一处多么重要地点和一群多么重要人物!
      回过神来,映进眼帘的一幕幕,不禁令人有些失望,正应了那句老话: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就会越大。环顾四野,那时千乘之国的辉煌,挥汗成雨的人群,在时光隧道上不紧不慢地渐渐远去;当下,混凝土和柏油组成的道路四通八达,各种车辆呼啸而过,除了一幢幢当代民居外,就是一垄垄农田,哪里还有一点点历史影子?!静下来沉思,也许是视觉不正确,从远处看不到该寻找的东西,不得不再贴近一些,直接与召口来一次亲密接触,看看能否找寻到一些历史印痕。
      在张皇公路岔路口处,远远就能看见一硕大土丘,上边没有建筑物,茂密植被覆盖着下面的一切神秘往事,再近些看,原来是一座古墓冢,横卧在墓前的一方碑碣上,是临淄籍当代书画名家周光汉题写的“王蠋墓”字样。说起这个王蠋,可是个惊天地、泣鬼神人物,他生前贵为齐湣王老师,燕将乐毅攻破临淄都城之时,他不受诱惑,以“忠臣不事二主”的气魄,不助纣为暴,自缢而死。王蠋义不面北,引领了齐国军民复国勇气和信心,成就了后来齐国得以延续的力量源泉。安息吧,王蠋。是齐王的不理智招来杀身之祸,也连累了你!
      辞别王蠋,心想也不枉此行,总算是采到了一把召口历史的影子,难道历史车轮就在这里停摆了吗? 询问一老者又知,村南还有一叫做“聚将台”的地方,不知是何等年间古迹。那里能否给我以灵光咋现般惊喜呢?行不多远就到了“聚将台”所处方位,却找不到那处人工筑起的台。人们叫它“聚将台”,道理上应该不会很小,怎么就会无缘无故、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呢?从有关资料上得知,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南唐时,曾在此建起聚将台聚集各路将领,才有了后人传说中的“聚将台”,它静观了这个世界上一段时间内的沧海桑田,却被后来一处砖厂取土,愣是把聚将台给抹掉了。痛哉,惜哉!
    直到此时,我不敢再奢望什么了,一切穿越都成过眼烟云化为乌有。距今才相隔愈千把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多少楼台烟雨中”,何况两千多年前的亭台楼阁呢!想想也是,召口早已浸洇进了历史的烟雨里。                               杜牧读书亭.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