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708|回复: 1

元宵之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6 1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宋庆法 于 2018-3-1 07:45 编辑


    年味尚在弥漫漂浮,小区路口又添街景,几口张着大嘴的“铁锅”支在路边,在主人操纵下晃晃悠悠转动,“铁锅”内一颗颗硕大洁白的“珍珠”,踏着“摇滚乐”曲欢快起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摊位旁边的马扎上,坐着一个头戴破棉帽,满脸络腮胡,黑衣服脏兮兮约有70岁的老头。这人不是很熟,听说早些年曾娶了一房哑巴妻,大集体的时候还能凑付过日子,后来因无力养活家人,哑巴妻与他离了婚,从此成为孤家寡人。村里给老年人建设的公寓里,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他到了年龄也搬进去住。只要不是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他就提一支马扎,怀揣一塑料瓶水,在路边小吃摊前坐下,小吃摊挪动位置,他就跟着变换位置,像贴膏药一样,整年累月,日复一日,不知道的以为是他在帮着看摊。熟悉的人“爆料”说,他每天靠摊位主人的施舍生活。
    似乎所有人的眼里,这个人很煞风景。平时不止一次,有个把爱赚小便宜的人,从摊位上顺手牵羊,让他看见就大吼一声,跑过去一把夺下。摊主们碍于面子,毕竟和气生财,也不计较什么,慢慢也就默认了他的存在。
    元宵节的气氛越来越浓,烘托熙攘的人流驻足买元宵,忙得摊主们随着元宵团团转。人们吃元宵,据说是起源于汉文帝为庆祝周勃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此后司马迁老先生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时,“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还有个俗名叫汤圆,是因为那个做皇帝梦的袁大头,一日他的姨太太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旨意,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元宵”也好,“汤圆”也罢,凡夫俗子们是图个口福,有叫元宵的,也有喊汤圆的。这日,已经华灯初上,街上三三两两游走着外出散步的人,灯光里的摊位准备要收拾打烊了,灯影下那位“看摊人”,照旧坐在马扎上丝毫没有撤离的迹象。摊主等了一会,见没有人买了,扯一个塑料袋,把剩下的约有十来粒汤圆装进去,递给“看摊人”,说:“拿回去煮煮吧。”“看摊人”也不搭话,接在手中,提上马扎,一摇三晃走了。估计,明天他还会准时出现在摊位旁。
    今天一早,微友发来一条信息,邀请去古玩城看灯、听戏、观展、猜谜。元宵节热闹的去处多得是,“万叠灯山辊绣毬,怕寒骑马著驼裘。要看十里红莲满,须上谯门最上头。”现代诗人刘璐昌老先生发来一首新作分享:“谁遣春风曳柳梢,鹅黄淡绿染枝条。山川启梦物华醒,喜看东君淬剪刀。”
    洋溢在春风初度时,看灯、听戏、观展,“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确很是吸引人,今日个不知怎得却雅兴尽无。每每想起那摊主与“看摊人”相互依存的画面,心里就涌上一阵酸楚,是对摊主的恻隐之心动情,还是对“看摊人”的行为动容说不上来。
    滚来滚去的元宵,滚出一串惆怅。
                           元宵.jpg

发表于 2018-2-27 12: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感受元宵美文美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