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杜老师,听说您小时候出过民伕,修过城墙、修过公路?”
“我不但出过民伕,修过城墙、修过公路,还给小鬼子看过铁路。”
“解放前,家里穷,出不起工钱的,就必须得出民伕,我父亲、哥哥常年在外地干活,家里只有我和娘,要钱没有,出民伕没有人,母亲常常愁眉苦脸,伤心流泪。”
“看到娘偷偷哭泣,我心里就不好受,就走到她跟前。”
“娘,别哭了。让俺去吧。”
“好孩子,你太小了,娘不放心。”
“娘,俺能行,都看过铁路了,出民伕也行。”
“唉,穷命的孩子,娘舍不得你……
“娘,您就让俺去吧。”
娘爱怜地抚摸着我的头,常常叹了一口气:
“唉,俺让大人照顾着你。”
“杜老师,那是什么时候,当时你几岁了?”
“那年我七岁,日本鬼子刚投降,给国民党军队修周村东南边城墙,任务是往上边扛坯”。
“坯多大多厚?”
“有40多公分长,二十五六公分宽,六七公分厚,几趟下来,我就累得不行了。看着督工在盯着,也不敢歇着,只好强撑着。这时候,我扎腰的绳子掉下来,我只好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托着肩上的坯。”
“站住!”督工在摆手。
“赶快扎上腰,这么小能干这种活吗?这是来应付公事。”
“你过来,几岁了?”
“七岁。”
他上下瞄了一眼,看我太小,可怜我,就叫我站在他身边。
“你不用扛坯了,替我看着他们干活,谁偷懒,马上告诉我。”说完一会,他就离开了。
民伕们见督工走了,就坐下来歇歇,几个年纪大的都叮嘱我“你可不能乱说”。一个大爷轻抚着我的头说:“孩子,俺们都是出来混饭吃的,不容易,俺们歇一会就干,你千万不要告诉他”。
我点着头,答应着。
后来,我才打听到他姓王,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排长。
至今杜老师对这个恩人仍念念不忘,嘴里念叨着“那可是个好人。”
“杜老师,修城墙管饭不?”
“不管饭,自己拿着煎饼,你不出伕,就得出钱,那时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钱,每逢出民佚,就是我的事”
“杜老师,您再谈谈修公路的事,修什么地方?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事?”
“那时候,修周村到梅家河这段,任务是在刘家寨至官庄的路上铺石子,那天大家累得迈不开腿,到工地时比平常晚了一个多小时,姓高的督工发脾气了,拿着棍子,挨个敲打。”
“叫你偷懒,再叫你偷懒。”
民伕敢怒不敢言,眼看着轮到我了,吓得我蹲在地上不敢动。只昕“咔嚓”一声,打人的棍子断了。气得高奎洪狠狠扔掉那半截,怒骂道:“都给我干活去”,骂骂咧咧地走了。
“真的吗?”
“我表哥陈继栋知道这件事,他当时在场。”
“母子连心,收工回家,老远地就看见娘站在胡同头上等我,我跑到跟前扑到娘的怀里,娘紧紧把拥抱着我。娘轻轻的一句话让我记了一辈子:“孩子,你可回家了,你让俺心疼啊。”
“娘,那工头可坏了,用棍子打人,到俺这里,棍子断了。”
我的话,让娘柔肠寸断,把我抱得更紧了。
贫穷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可以使人拥有富人不能拥有的同情心,更懂知足和快乐,逆境造就人,逆境出英才。
他的身躯驮负的不仅仅是重物,而是沉甸甸的生活重担。
比比过去,看看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七岁正是天真烂漫,嬉戏玩耍的年龄,他却过早地担负起了超过自己负载能力的沉重生活,过早地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