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561|回复: 0

摘杏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7 2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弥 于 2018-5-27 22:04 编辑

                     摘杏记
                                                                                                                         张店    杨爱武
                         一
周六晚上,从理工大散步回来,我坐在桌前准备糟蹋文字。开启电脑的时间,我看了一下手机,正好我初中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个红包,我来不及反应就把红包点开了,点开红包不久,发红包的徐同学发来微信:明天同学们请你到生态园免费摘杏。
看着信息,我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刘哥刚刚约了同学周日去爬山,如果我应同学去摘杏,我怕刘哥不愿意;可是,我也不想拒绝徐同学啊,自从去年春天和失联三十多年的初中同学联系上之后,徐同学至少组织过两次聚会邀我参加,我都没有去成;再拒绝,我怕徐同学真会像他开玩笑说的那样:你那么酸,以后不约你了。我问徐同学同去的还有谁,他发来几个名字——春红,传红,李玉,都是我初中时的好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娘喜欢吃杏,且对邹平水杏情有独钟。正在我犹豫的时候,传红发来微信:来吧,我们这杏好吃。来了和你去看看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院……我亲爱的同学们啊,不仅准备了物质享受,还准备了精神大餐,这让我如何推辞?
我怯怯地走到刘哥面前,把同学邀请告诉他,希望他和我同行。他很坚决地说:已经和同学约好了,不能改。
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说服他,最后约定:个人忙个人的吧。
                     二
如约到达传红发来的地址,却没见到她的影子。又问,她让我向北再左拐。我哪里分得清东西南北啊。拿着手机,我问路边的一家人,那个帅气的小伙子很热情地指点我,我一听还得再走一个路口,就约传红过来接我。我热情的邹平老乡,那个帅哥,要开车离开时,还特意摇下车窗玻璃问我整明白了没有?
一会,传红和老公开车过来,我们直奔目的地。
我们的车刚停下,徐同学和李玉夫妇的车也到了。
这生态园规模不小,有菜地、有杏树、桃树、养着鸡、鹅还有羊。看到地里的各种菜,我有些蠢蠢欲动,我很想拔些野菜,看同学们都奔向杏树,我也不敢落后。六个人,进了杏林,各显神通:一向以淑女形象示人的传红此刻顾不得形象,直接上树了;传红老公去办公室扛来梯子;徐同学上了树;我上了梯子……摘杏挺有意思,有些杏看起来不小,一旦靠近了,又感觉不如旁边的大,到底谁更大呢?比来比去的,我就花了眼。看我桶里不满,徐同学和传红老公过来帮忙,三下两下,大桶小桶都满了。李玉和老公用一根树枝,把杏抬到过磅处。那样子就像两个过家家的孩子,有趣。
                     三
把杏放到车上,我们开车前往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院,已经快十二点了,夏院长一直等在那里。在研究院,夏院长为我们介绍了梁先生传奇的一生。梁先生近百年的人生,先后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和改革开放,可谓是中国整个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梁先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1917年应蔡元培之聘,破格以中学学历任教北京大学。1924年从北大辞职,开始投身农村,进行社会改造活动。1927年在广东推行“乡治”,1929年在河南组织“村治”,1931年在邹平进行“乡村建设”。抗战爆发后为促进团结抗日,他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为中国民主同盟创建人之一。
1931年梁先生来到邹平,开始进行乡村建设实验。他带领大学生成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县为实验区,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全面改革,推动了乡村建设。后来因为抗战爆发,乡村建设实验于1937年被迫终止。
梁漱溟在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以县为实验区,进行了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全面改革,推动了乡村建设,也为邹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夏院长说起梁先生口若悬河,我问及他与梁先生的渊源,他说只因为多年前跟随领导听过梁先生的报告,就从此割舍不下了;后来又陆续接触到梁先生的两个儿子,他对这个家族的人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四
从梁漱溟研究院出来,我们沿山路到了一家山庄饭店。饭菜当然是可口的,最开心的还是我们之间的聊天。隔了三十几年的时光,我们谈起了当年的很多人和事,那一刻,我们仿佛都回到了那个校园,回到了那懵懂的年纪。我们又谈起对彼此的印象,说到我,春红竟然这样说我:她那时很爱美,身上可香了……. 看她言之凿凿的,我懵了:是说的我吗?我从小不喜欢涂脂抹粉,咋会有香气?
和同学们聊天,看他们彼此间那么熟络,我隐隐有些失落:上学时,他们是当地人,我不是;毕业后,我远走他乡,切断了和那里的一切联系,他们之间,却一直是千丝万缕的牵扯着,他们一起从少年走向青壮年,又一起从青壮年走向老年,他们就像自家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彼此扶持。感谢他们一直记得我,愿以后的岁月,我们心手相牵,一起走过。
真诚地感谢同学们。期待下次再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