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那慕汗 于 2018-8-11 16:28 编辑
桓台 张连勋
周六,暑期渔洋文化讲座的内容是“非遗”专题,由县文化馆释老师讲述。
一大早吃罢早饭,想早点去讲堂占个位子。带上笔记本和饮用水,骑上我的电动车早早地来到新华书店,门前已有几十人在等侯,等侯的人群中近半是中小学生。掏出手机看表,离书店开门还差二十分钟,在旁边的店门前台阶上暂等侯。这暑期的早晨,虽已立秋,但秋老虎仍猖狂,不一会就汗流夹背了。
刚好九点开门,进到新华书店,凉爽和书香扑面而来,顿觉清新舒适。心想,在暑期里享受着浓浓的书香,吹着凉爽的空调,再聆听释老师讲非遗文化,这真是相得益彰,人世间一大美事。
释老师的课讲地认真并通俗易懂,把看似神秘的“非遗”文化,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听着释老师的课,我仿佛陷入到了“非遗”文化之中。家中的桌椅板凳床是非遗,它们是木工匠人的技艺。从木工的祖师爷鲁班算起,木匠技艺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近管桌椅板凳床的样式在不断变化,但他的基本工艺和使用性质没有多大变化。再就是厨房的烹调技艺,通常说的厨师。这也是从祖先用火尝熟食开始,经过传承才有了今天的香酸甜苦辣咸等美味,才有了烹烧剪炸煮炖等厨房技艺。我们穿的衣服,是裁缝的技艺。理发,是理发剃头匠人的技艺。住的房子,是建筑师的建筑技艺。喝的各种酒,是酿造师的酿造技艺。吃的大米白面和五谷杂粮,是庄稼人的种植技艺。我们读的书籍,是排板印刷技艺。写字用的纸张,是造纸术的技艺。写字用的各种书写笔,是制笔匠人的技艺。还有礼仪、节庆、婚俗、故事、传说、占卜、祭祀、庙会、武术、太极、游戏、医药、方言、习惯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我们的身边非遗文化无处不在。
我们真是生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里,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身在其中,不知所在。正象释老师在课上讲的那样,非遗它从有人类开始,就不断地制造非遗,它是文明的重要标志,象一个个座标,将人类的文明串起。非遗它不只是一种文化,它还是一种载体,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证据,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人们思想之中的一种文化遗产。
听课到最后,我顿悟,释老师十二年来挖掘整理县内非遗文化七十八项,他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为得是县域内非遗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使我们生活在此地的后人们,不忘记自己来自何处,不忘记祖先的传承文化。他在工作之余,还写出了《心魔》、《牛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等长篇小说,还编小戏、快板、三句半、歌词等多块,有些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并广为传唱。
下课后,在释老师填词的一首《一代清箱代代传》的京剧唱腔中,我缓步离开大讲堂,行走在人来车往的马路上,又浸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