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8-9-11 16:05 编辑
温暖的孔子
博山 云止于水
九月三号,第一次坐校车,昨夜被雨声惊醒,听滂沱之声敲打瓦屋檐。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远山、近树、河流,都流动着碧绿,安谧,清晨的鸟鸣格外婉转动听。坐在校车最前面的位子上,从背包里掏出《论语》,随便翻翻。很小的书,甚至可以放在口袋里。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似乎此书无关心灵,似乎和家国大事才有关系。
可是,越深入去读,越发现绝非如是,所以才会在第一页写上如下的句子吧:以前总觉得孔子是没有温度的,细读体味才觉得孔子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温暖可爱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它的语言简约、深远,充满生活的情趣和智慧。
像是我最喜欢的,孔子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谈了自己的志趣。孔子问曾点,曾点正在弹琴,他停下琴,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多美好,现代人很多也向往这样的生活。春日里,换下厚重的棉衣,穿上轻柔宽大的长衫,和青春年华的人,去水中沐浴,感受春水汤汤,孔子是乐山乐水之人,亲近于水,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为君子吧。当玩够了,到舞雩台上吹风,吟唱着诗歌回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多么任性逍遥。
教育在孔子哪里,没有题海,没有那么多规矩,充满了情趣,充满了人性的美好,有原初的诗意,于自然山水间,熏染了人情之美,山水之乐。孔子喜欢《诗经》,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多次提到《诗经》,诗歌对人的教化真如细雨润物,当子夏明白了“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之后,表扬子夏是启发他的人,可以和他谈论《诗经》了,其实,素朴如诗经,若无审美的意趣,也难以体味其美蕴。
孔子对弟子温严皆宜,对宽厚、勤勉、仁爱、安贫乐道者,不吝赞美,像是对颜回,说:“贤哉,回也。”宰予言辞美好,最初孔子很喜欢他,后来宰予昼寝,孔子直接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批评已经没有用处,就坦言其病。认识一个人,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他一生特别讨厌花言巧语搬弄是非的人。严师出高徒,宰予并未因老师的直指其病而放弃,后来他亦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还特别风趣,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时,却接着来了批评,说仲由好勇超过了他,其他,其他的无可取材,真是当头棒喝。这里,孔子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和弟子如父子一样,没有面具,没有虚浮的夸赞,优劣都在眼中,连批评人都是那么可爱。可惜,他美好的理想,乘桴浮于海,他精神家园的寻找也只能是想象了,后来东坡在《临江仙》中,回应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孔子那里,我更感受到了人情之重,叶公告诉他,讲乡里有一个很正直的人,告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而孔子不认为这样是正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他认为孝道的基本要求是不陷亲于不义,父子相隐,是真性情的表现,法不容情,想起来有些太冷酷了,如果不是伤天害理的大事,是可以别样处理的。
随便翻翻,便有无穷趣味在其中,孔子喜欢君子,提到很多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反复吟之,诵之,思之,必然受益良多。
车窗外,是飞速后退的风景,绿意中渐渐透出金黄、橘红,十几分中的车程,与孔子对谈,觉心底温暖有情。不觉间,已经到了学校,校园里还是寂静的,办公室的门还锁着,取钥匙,开门,感人间有情,从几千年前幽幽而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