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想到,这一古琴曲会与自己的某一天息息相关。
镇上举办第三届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十月中旬的一个周六清晨初赛,虚拟课堂,幸好是在从前上班的地方。清晨,骑着单车,过曾经熟悉到闭着眼也可以穿越的任何一条街巷。熟悉的拐角,熟悉的河流、树木、狗啊、猫啊、鸟啊,有昔日重归之感。
河边,极其空旷,少了那片密密的白杨树林,便少了无限风情,叶落无,亭亭玉立的姿态无,高耸云天的豪逸无,似乎看到树梢上轰然倒塌的鸟巢,在逐渐疏朗的天空,碎成一枝一叶,零落成尘土,有多少鸟儿无家可归、无树可栖!
还是选了原来的位置停车。然后去门卫,和看门的叔叔打招呼,他们拿了高高的杆子,上面带一个勾,从门外的柿子树上给我勾下一个橘黄的柿子,饱满的,软软的柿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捧在手里,微凉,撕掉外面薄膜一般的外皮,咬一口,又甜又沙,像是秋天的味道,又似初冬,微微的凉意,将秋的燥热压一下,便是秋水一样明澈的心境了。
七点半到。八点开始。我抽到的次序是第三,我讲课的内容是写作训练《凝视》,曹文轩说:“每个人一出生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这双眼睛在世上只完成了两个动作:扫视和凝视。为什么我们作文写不好?因为我们只是扫视这个世界。”我是从此入手的,以学生的两个作文片段和自己的菊黄荻白秋正好的片段,引导孩子们去停下,去凝视。凝视不仅是看,而是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不知怎么竟有些紧张,播放课件时,居然有两张PPT找不到了。心想若淘汰了也好,可以心无旁骛。
听完了所有的讲课。素衣让评委一一点评,杰对我的评论全是赞美,刚才说课时的颓然被这欣赏消散了。满心欢喜地回家,因为雪夜姐要来看荻花。
时间悄然流逝。期中考试那一周要参加决赛的人周三去抽签。我抽到了初一二班第二节课,好的是这次没有抽课题,是根据进度自选。这一周好多事都挤在了一起,小乖周二从北京回来,又是两个多月见不到高高的少年了。周二回陶然居。周三考完语文后,就马不停蹄地看试卷。总分150分,试题正反面五大页,整整看了一天半才看完,备课还未提上日程。
周五教导处要求上报所讲题目。最初想讲作文,期中考试的作文《我想感谢的一个人》,思虑再三还是报了《伯牙鼓琴》。直到周六送小乖去坐火车,周一回到学校,完成成绩统计、成绩分析,才开始备课。
六年级的语文课本是部编新教材,主编温儒敏,言:专治不读书。整个课本全是新课文,从网络下载课件也找不到。所以,课件的制作从图片到文字到动画设计全是独自搜索完成。周一上完了第一二节课,看完了两个班的摘抄、随笔和作业,已是下午了。反复读原文、课后的练习和教学参考书,查阅有关伯牙子期的传说,听古琴《流水》、《琴操》和《高山流水》,初步把教学设计流程写了一遍。
周二上完第一二节课,才开始真正的课件制作,从揭秘知音、初解知音、研读知音、深悟知音到回味知音,围绕主问题知音展开。下午散学了,还在制作课件,赶快签退,关机,装好背包,飞一般去坐校车。
周三早上背完了课,第二三节课试讲了一下。在一班,因为随意些,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反而更令人感动。尤其是在要求读出伯牙悲痛的那句话时,孙金发说我都起鸡皮疙瘩了,我一听就觉得他是入情了,动情地去读了,才会有这样的效果。果然,听他朗读“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时,他拉长了音阶,声音低沉悲痛,教室里静悄悄的,似乎孩子们都沉浸失去知音的悲痛中,这个嬉皮笑脸的小男孩,居然还有知音深沉的感受,朗读的魅力真是巨大。
下午散学时,赶紧收拾背包去坐车,坐在位子上,闭着眼,慢慢回顾每个环节,想起开头应该加个引子,先介绍一下古琴。古琴为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在古代只叫“琴”,美称“玉琴”,“瑶琴”。为了和现代乐器区别开来才称其为“古琴”。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代表一年366天。共有十三徽,表示一年十二个月,中间的一个徽代表闰月。古琴的命名,如“岳山、龙池、凤沼、雁足、天柱”等涵盖了山、水、天、地、鸟等物。
古琴产生于三千年前,昔神农氏时,人们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和天地之和焉。古琴是一门严肃的音乐艺术,寄托着古人天人合一,崇道尚圣的圣洁信仰。《诗经》中即有记录:“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古琴最初有五弦,称“五弦琴”,代表五音:宫商角徵羽。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后来文王和武王各加一弦,成为七弦琴。正因如此,古人对弹琴的规范有严格的限定,有“六忌”,“七不弹”,对弹琴的时间和地点也很挑剔:月高人静的夜间,古松幽篁的所在,飞瀑素湍的山涧,抑或竹篱茅舍的院落。亲人多孤高傲岸,凛冽凌俗。
古琴是弹奏技艺,更是一门驰骋想象的听觉艺术,对听琴者要求很高,“音不通钱渠以上,不足以为知音”,旷远渊静、放达至精的胸怀和素养,是古琴知音的必要条件。故而遇到知音很难。对知音的期待是历代弹琴人最为迫切的心灵饥渴。
处在思虑中,不觉间到站了。下车时,我请求司机哥周四早晨我在村口桥那儿等车。
从周一开始,我就取出古琴,细细擦拭琴弦和琴面,净手焚香,正襟危坐琴桌前,挑拨琴弦,试着练习。久不弹琴,会的几节练习曲也淡忘了。周四清晨醒来,看快五点二十了,就穿好衣服,选了酒红色的民国古良旗袍,洗脸时才发现看错表了,才四点多。于是又安静躺了一会儿。吃完早餐,背着古琴上路了。若有一把剑也佩戴着,真就是剑胆琴心了,虽曲子不会,那种琴人在路上求艺的感觉倒有了。晨曦未至,村庄还在沉睡中,空气清冽孤寒,路上无一人。听着河流静水流深之后,飞溅的声音,隔着远远的距离也是清晰的。
抱着琴,去办公室。扎染的布囊,很美,碎花淡淡地开着,在初冬的清晨,有江南的韵味,想起这琴曾经在扬州,在瘦西湖,一路随文人雅水款款而来,而今,却寂寞地布囊之中,无人弹拨,它的灵气是否会慢慢消磨?
课开始了。我抱着琴,开始上课,最初还是紧张的,因对古琴的知识记得颇熟,最初的紧张也淡化了。随着各个环节的展开,慢慢地就进入了自如的境界,文字虽短,但在其中浸淫已久,慢慢了悟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欣悦和失去知音的悲戚。弹琴需要指与弦和,弦与意和,意与音和,对琴人和听者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很高音乐修养和琴艺修养,对精神品格和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高。所以,琴人对知音的渴求极深。遇到知音,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失去知音会悲痛欲绝。
我早将自己调整到一种欢愉和悲怆交织的状态。何况这次我参与的极少,精彩都是孩子们的。他们去读,去思考,去想象,我只是导演,站在台前,静静聆听,稍加点拨。我惊喜于他们的理解,尤其是想象子期死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去,佳含说他会去他们一起弹琴的地方,弹起一曲曲,却是更加思念,琴声虽可听,琴意谁与论?空有流水声,却是凭添愁绪。
一节节紧凑而舒缓地展开,直到回味知音,做好两种准备,若时间充足,就闭上眼安静聆听高山流水的曲子,想象伯牙子期动人的故事和一幕幕场景,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杨柳春雨,而后是斯人不在,琴曲难续,破琴绝弦。然后试着一起背诵,背熟的闭着眼睛,背不熟的看着黑板读。最后谈一下这节课的感受。若不充足,就把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一起来背诵,然后谈一下感受。
没想到时间流动得那么好,按照第一种设计结束前,恰好听到下课的音乐响起来。
课下,孩子们涌过来,用手指乱挑我的古琴,还让我给弹一曲,我笑曰:“高山流水知音少,不是知音不与弹”婉拒,不知道何时我可以流转自然,欸乃有声地弹好一首古琴曲。
下午开会,是优质课表彰大会,点名时,我坐在第一排,感觉很沉实,走了很多的路,看到了无限风景,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内心。会议直到四点才开始。又坐不上校车了!发短信请假。看到w发来的图片,我竟是一脸不开心的样子,想必那时还在担忧怎么回家吧。
幸好搭乘孟老师的车回去。在老单位门口,我抱着古琴下车,轻轻斜背在肩上,穿过古槐树林,街巷,路过流水淙淙的河边,山的影子倒影在水中。忽然那么想念那只独自在此处飞来飞去的白鹭。谁为它弹过高山流水,它才如此淡定,一个人轻盈地来去,而今,我看不到它洁白的影子已经很久很久了。
耳边轻轻回响着:“善哉乎鼓琴!袅袅乎若炊烟。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善哉乎鼓琴,盈盈乎若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