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敦荣 于 2018-12-14 12:21 编辑
年纪不饶人 张店 胡敦荣
年纪不饶人,不服不行。
自从走进文学现场,看到高手林立。天天有若干美文翩翩起舞,文学现场一如百花争艳的春天,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欣欣向荣。在欢欣鼓舞之时,自己也想借此舞台,大显身手。怎奈竭尽全力、挖空心思,也难跟众人之步。
自究其因,读书太少,腹内空空。纵有点浅薄知识,也只能写点陈芝麻烂谷子,干干巴巴,既没新意、又无趣味。而文学现场中的许多作者,思路开阔,出手麻利,语言犀利、简约、幽默,作品如雨后春笋,实在令人羡慕不已。我不甘落后,想用努力读书弥补自己的缺陷。于是《白鹿原》《平凡世界》《城南旧事》《穆斯林葬礼》《世说新语》《三言两拍》《菜根谭》……这些过去一知半解的书,统统找来。
我很认真地读这些书,书中优美的画面、精彩的情节、精炼的语言,屡屡令我陶醉。我幼稚地认为自己丰富了、提高了。可是,书读完了,也忘干净了。开始还勉强记得大致框架,时间稍长,脑中便空空如也。正如黑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边掰边扔,所剩无几。
哦!我终于明白了,年纪不饶人。到了这个年纪(七十岁以上),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摇摇欲坠,我的文学细胞已经枯萎,它已无力接受新营养,读多少书也是枉费心机。上帝为我关闭了记忆的门,打开了忘却的窗。
有时想记住几句简单的话,也难。作家梁晓声有四句名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也是写文的精神指导。我想把它牢记于心。可事与愿违。昨晚,我已经躺下了,又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记性,但绞尽脑汁只想起三句,那句“无需提醒的自觉”,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于是起身翻笔记,才恍然大悟。可这一倒腾,再躺下却翻来覆去无法入睡。我想:“无法入睡”的那个词是什么来?想了半天,才想起“失眠”二字。再例如:在微信中看到若干治疗感冒、咳嗽的偏方,看到时觉得特简单,很好记。可是感冒、咳嗽真来了,却一个偏方也想不起来。问题严重到我自己收藏的东西,过两天就忘记放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我的现状,记性不如忘性好,近乎痴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真万确。
我现在之所以还能勉强写几篇文章,全靠小时候和年轻时的功底。小时候爱看小画书,那时街上有些小书摊,一分钱看一本,我只要上街必定在小书摊蹲半天。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读大部头的书,《暴风骤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早年脑子清晰,记性好,背过的东西至今不忘。初中学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后来特喜欢鲁迅的文章,《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兰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现在仍朗朗上口。《红楼梦》中概括金陵十二钗命运的诗,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玉带林中挂,(林黛玉)宝簪雪里埋,(薛宝钗)可叹停机德,甚羡咏絮才。”“看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頓改惜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
俱往矣!
面对现实,我不再抱幻想,有空时写篇老掉牙的文章,一方面表示自己老有所好,更重要的是延缓痴呆,让自己的老年多一点情趣,少一些落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