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釉下彩 于 2018-12-28 15:57 编辑
乘着歌声的翅膀
柴洪舸
我上下班途中或者在家闲暇,也或者做家务时,有个怡人的享受,就是听听喜欢的音乐或歌曲。
日常我尤其喜欢门德尔松为海涅的诗谱写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它的诗句那样优美浪漫,曲调又是那样的温柔恬静,让人在自然轻松的心境中,又激起无尽美好的遐想:树荫下,草地上,轻阖双眼,感受阳光透过树叶的照射,耳边隐约的淙淙流水,也许还有淡淡的花香。那是一种心神的寂静。在这优美的旋律里,让我总有写点什么的冲动,只是酝酿很久却不知该如何下笔。音乐啊,你是一门如此高深的艺术,没有从小的音乐浸润和后天对音乐的努力探寻,既难以掌握一门乐器的技巧、也难以领悟音乐世界的奥妙。但这有什么呢,这并不妨碍我们领略音乐的美妙,不妨碍我们由此生发出的诸多感想。只要喜欢,那就听好了。
我喜欢听音乐,没有什么偏好。只要乐曲的旋律让我感到入耳、走心,不论它是世界名曲还是乡村小调,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悲愤的、喜悦的、激昂的、舒缓的等等都能被我接纳和喜欢。即使是高雅的交响乐,我的原则也是要觉得好听。
回想起2016年12月,当地一家媒体与一家美容机构共同举办2017新年音乐会。没有门票不能到现场,我就借助微信视频直播的方式来欣赏,也同样可以享受音乐的美。
记得那晚我盘腿坐在沙发上,对着茶几上支起的手机,一首首或熟悉或陌生的乐曲不时回响在房间里。当听到节奏活泼、欢快的波尔卡时,身体就会情不自禁跟着摇摆起伏。《电闪雷鸣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铁匠波尔卡》等比较熟悉和著名的曲目都让我百听不厌。特别是那晚德国海顿交响乐团还演奏了几首以中国名曲改编的交响乐曲,有《茉莉花》、《梁祝选段》。另一首极富民族特色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则充满苗族、彝族的音乐元素和浓郁生活气息,它激情、动感的旋律,把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和狂欢场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虽然由一家国外的乐团来演奏,但是音乐家们高超的演奏使整首曲子很有感染力,一种想跟着乐曲欢跳起来的冲动油然而生。听完以后,也的确很享受这种美好,但是想写下来的欲望并不强烈。
去年4月份,几位女伴说济南要举办山东省国际合唱节,我又通过微信关注获取了门票。
那晚省会大剧院1500座的音乐厅里座无虚席,来自以色列、德国、捷克、澳大利亚、香港及内地的共9支合唱团体奉上了一场美妙、动听的歌声。特别是来自中央广播乐团少儿合唱团的表演。几十名少年儿童带着烂漫的童真和微笑,一开嗓就是那首让我倍感喜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那清澈、脆亮的童声回响在音乐厅高高的穹窿,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籁之音吧。他们精彩的演出又一次勾起我写点文字的想法,只是那份激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己的懒怠慢慢又淡弱下来。
之后看了几个新闻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想。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地铁上因为禁不住疲累又怕年幼的女儿丢失,歪斜着抱着女儿的腿昏昏睡去,而年幼的女儿却像一个小母亲一样为了给予爸爸一种安慰,轻轻抚弄着他的头发;一个女孩子失恋了,她的订餐留言是想让外卖小哥画个“小脑斧”给她,结果女孩真的收到了外卖小哥画在送餐袋和纸巾上的又帅又萌的“小老虎”;一位环卫女工面对向他乞讨的失明男子,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个鸡蛋送给他,并且剥好送到乞讨者的嘴里;一个男青年在餐馆吃完饭,发现4名环卫工人为了省钱,竟不舍得买一份菜,他又折返回去买了4个菜送给他们吃;一名交警面对脱落的电缆阻断了交通,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毫不犹豫地登上一辆客车车顶,双手擎起电缆,确保车辆的通行并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一个男孩冒着零下9度的气温,徒步4.5公里就为了赶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因寒冷结成的冰霜挂在他的头发眉毛上,被网友心疼地称为“冰花”男孩;一位农民工为了给家里多攒点钱,又想能与老家的亲人视频,在寒冷的夜晚蹲在上海地铁站“蹭网”与亲人“面对面说说话”;还有那些在祖国东西南北环境条件恶劣的边防哨所守卫大门的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那些在生物医药、国防科研领域锐意进取的以屠呦呦、黄大年、南仁东、黄纬禄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及他们的团队,无不满怀一腔赤诚、心存一份美好、心留一份期盼。子弟兵、环卫工、警察、快递小哥、乡村医生、普通市民、小女孩、小男生、城市建设者、科学家......那些充满温馨和暖意的画面不时从眼前闪过,一份份挚爱与深情就那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此时我觉得他们才更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祖国这首洪浩的乐章之上奏响了最动听的声音。
如果抚着爸爸安睡的小女孩儿谱就了一首温柔舒缓的《小夜曲》,环卫女工就是那优雅舒展的《天鹅》;如果画“小脑斧”的外卖小哥似《四小天鹅》的活泼可爱,那一路擎起电缆的人民警察和守卫祖国边防哨所的人民子弟兵,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
音乐彰显的是音符的力量,传递的却是心灵的语言。
感受音符的魅力,崇尚美好与善良。让我乘着歌声的翅膀,徜徉在自由心灵的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