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139|回复: 0

忆 那年那些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9 14: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忆 那年那些事
                                       
周村李孔涛
        春暖花开时节,我去拜访孔喜大哥,在他家的院子里有一口铁大锅,颇引人瞩目。多么大呢,直径有一米多,现里面养着几条魚,正悠悠自在,这口大锅,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  
      那时我家住在一片平房宿舍区里,八九排土柸房坐北朝南,每排有三户人家,每家都是两间屋,家家户户都有烟筒,早晚做饭时,生活区炊烟弥漫,熏眼呛人。我家是西户,分里间和外间,里间是大炕,占了绝大部空间,只留了宽一米的走道,一家七口除姐姐住厂集体宿舍外,晚上睡觉都在这一个大炕上。

       外间房是做饭吃饭的地方,北墙边有一个小饭桌。抬头往上看,是熏黑色椽檩条;低头往地下看,是凹凸不平的土地;扭头往边上看是锅台,有着一口不大不小的铁锅,风箱紧挨着炉灶,旁边泔水桶等,锅台上方墙壁挂着瓶瓶罐罐、蒸窝窝用的大蓖子、翻饼用的竹批子;南墙上方竖个小柜,装满了盆碗碟筷等,再远些是一口大水缸,能盛四担水。

       每天母亲早起做饭,天不亮就咕哒拉动风匣,它是长方形木箱,靠两根拉杆联动箱内挡板,一推一拉生风,吹旺灶火,燃料是柴草及后来凭票的岺子煤,须不时往灶膛添柴续煤,大铁锅烧开水,先要灌满几个暖瓶,是全家一天饮用热水。饭菜十分单调,冬春几乎每顿都是玉米面窝头或是煎饼,熬白菜、萝卜、土豆,夏秋会炒些青菜,由于灶大火软,一顿饭要做一个多小时,待全家吃完,刷净锅碗盘,很快又要准备下一顿,当时人称整天忙碌做饭的主妇是转锅台。母亲心灵手巧,蒸馒头,包包子,杆面条,烙油饼样样都会,至今这些我也都会,就是那时母亲教会我的。
      现我仍能记起帮着母亲烧火,拉风箱的事, 母亲贴饼子,烙油饼忙不过来时,就会喊我帮着拉风箱。由于贪玩,我那时是没有耐性的,急急匆匆,拉不了几下就喊累。母亲给我做示范:两手抓紧拉杆把,用上半身之力,往前胸处拉,推时用上半身及胳膊之力往前推到底,娘说,拉风箱一定要耐得住性子,不能着急,静下心来,顺势而为才能把风箱拉起来。

       等我学会了拉风箱,听着咕-哒,咕-哒的风箱声,望着母亲满意的笑容,这让我有许多自豪。坐在小板凳上,有节奏的拉着风箱,给大锅底添碳,培火,我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话,句句在理,母亲常常告诉我烧锅要烧底,什么烧熬子要烧腿之类的话,这些生活的技巧,我是永远不会忘的。母亲一日三餐为我们这个家操持着,不辞辛苦的养育了我们。

      早晨,我去一里地之处去挑水。那时的自来水只能通到街上,一个街就一个自来水管子,家家都要去那里挑水,供日常之用,所以那时,家家里都有盛水的大水缸。每天去街上挑水,也是每家每天要做的事情。那时没有钱买冰糕,像我们这些玩疯了的男孩子,渴了,常常会跑到大水缸边上,拿起水瓢,爽爽的喝上几大口,心里美得很。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用扁担去挑水,一开始挑不动整桶,学着挑半桶,年龄稍大,就能挑两整桶水了。那时虽然艰辛,却也造就了我吃苦耐劳的性格,培养了我的生活能力。

       那时放了学,走在回家路上,只要看到了,看到了我家的老屋,看到那升起的袅袅炊烟,我的心里就踏实;不用进家门,老远就能闻到母亲做饭的香味。
      1985年,我家用上了吹风机,母亲做饭不用拉风箱了,腾出手来去淘米切菜,缩短了做饭时间。没过几年,做饭告别了铁锅大灶,蒸馒头用笼屉,炖菜用铝锅,炒菜用大勺,有点像饭馆了。再过几年,高压锅,煤气罐,电饭锅,电冰箱等陆续入驻厨房,这时的厨房就是一个摆满各式厨具的小展览室。

      儿时的记忆已成往事,拉风箱的声音,与现在社会已渐行渐远,要想真正体会一下,也只能去乡下农村搞旅游的农家乐了,一般乡下也已不多见。永远都忘不了我的母亲,为我们一日三餐没黑没白所做的一切,感谢我的老母亲,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赋诗一首,特作纪念:

      年少家贫荤梦见,如今国富物资全。
      重生浴火方提振,不忘初心幸福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