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9-3-7 14:53 编辑
石头奇缘 周村、张志成
(二)
在栖霞山顶峰有座望江亭,脚下就是浩浩长江。李明手扶护栏,面向北方,内心有些伤感,想着鲁北平原的某个村庄,啃着咸菜,吃着掺着野菜的窝窝头,还在终日劳作的父母,忍不住潸然泪下:
“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 谁知穷人度日愁中愁。 可怜一片树叶随风去, 何日随波逐流到绿洲。”
他没有注意到,有一位老者早就坐在他的身后,这首随口而来的心头诗,被老者一字不漏地听了进去,老者慢慢地鼓了三掌,竟朗声诵道: “走路不要常低头, 举目可见大宇宙。 安心做得墙头草, 静待人间大气候。”
李明回得头来,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坐在亭子的右侧,想必遇到高人,他急忙抱拳鞠了一躬,“老人家,您好啊?”老者面带笑容,伸出右手,示意拉他一把。李明很恭敬地伸出双手,热情地拉起老人,肩并肩地扶着栏杆,共同观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老人目不斜视的朗声说:“小伙子,站在如此的美景之中,怎容得下悲泣的诗句,当昂扬才是。你没有看得出咱们脚下的栖霞山,和远一点的紫金山等山头,就像几只巨虎的虎头,正在俯瞰着像一条巨龙一般的扬子江吗?”
听罢,李明精神为之一振,脱口应道:“奥,难怪诸葛亮曾说过,‘秣陵(南京)是个虎踞龙盘的地方’呀,自那之后,孙权是不是就把‘秣陵’改为‘建业’了啊?”
老人忽然侧过身来,对着李明伸出大拇哥说:“呵呵,孺子可教也,快说说,听口音你不是当地人,你住哪里呀?”
听着老人的问话,李明心底流着苦水,嘴上却爽朗地回道:“呵呵,我的家好大呀,道南里,路北里,新盖的,破屋里。”
这下是老人拉着李明坐下,表情严肃地问他,“小伙子,你有介绍信吗?”
李明正色而又十分尊敬地说:“谢老人家的关心,我有啊。”
老人开怀地笑道:“呵呵,好嘛,四海落脚,天下为家,就时下来说,也许你是最自由的人士了。别的不说,只要你用心,如果有心写诗歌的话,必成大器。”
听老头一席话,李明立觉心情敞亮,视野开阔,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些昂扬的成分。同时,对老头有了一种崇拜的想法,“老人家,您也不是本地口音,您仙府在何处呀?”
老人咳嗽了几声,李明赶忙给他捶了几下背,老人举举手,示意他停下,“我嘛?安徽人,北京住,到这儿亦是故地重游了,若想再顾,怕是没有机会喽。”
李明没有注意到在不远处还有几位便衣游动着,那正是老人的警卫人员。只是他还不知道面前这位老者,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
与此同时,在山脚下的栖霞寺里,安静的眼睛正在过滤着每一个游人,大殿内外和前后,千佛岭的周围,甚至整个寺院的旮旮旯旯,角角落落她都没有放过,可是,始终没有见到她要找的那个人儿。她累了,疲倦地坐在一棵树下稍息,两滴清泪悄悄地落下。心想,他在那里呢?那小伙子的形象一遍一遍的在她的脑海里过电影,一遍比一遍清晰,一遍比一遍帅气,更增加了要找到他的决心。见她猛然站起,口中自言自语道:“不在山下就在山上,反正他跑不出这座山去。”说完,她一头扎进寺院后的密林里。
那时候的栖霞山还没有修上公路,只有人们自然踩出来的一条,隐隐约约的羊肠小道。大多数人们是以山顶为目标,自劈捷径上山。当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站在望江亭子上的时候,她要找的人儿正在慢慢地走在千佛岭前,悠哉悠哉的欣赏着和数着那些石刻小佛呢。
一个月过去了,安静没有忘掉这个人,在这一个月里,她只要自由行动,都会注意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她在那里观望过,最繁华的夫子庙,她搜索过,雨花台烈士陵园,她守候过。她心里虽然清楚,诺大的石头城里要想找个人,无疑比大海捞针还要难。可她没有放弃,只要在户外活动,就不自觉的有一种找人的欲望。
倒是李明看见她一次,他在雨花台游玩的时候,看到她坐在一条长石上休息,不用说走过去和她说话,看到她穿着一身军装就吓了一跳。本来他就胆小,虽然他救过她,可在李明的心里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他只知道曾经抱过人家,没有闯祸就感到万幸了,更何况安静今天穿着一身军装,他躲避还来不及呢。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李明收获颇丰,在稻田中的小路上,高高兴兴地追着青蛙走,撵着小蛇跑。刚刚走进甘家巷,迎面碰上安静和几位姑娘,吓得他立马躲在路边,像老鼠见了猫似地低下头,悄悄地向前走着,连大气也不敢喘。他那里知道安静静的心思,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岂能放过一个路人?想不到在这里能够见到他,她惊喜地对姐妹们说:“好消息呀,你们先走吧,我要找的人露面了。”
李明长出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被安静认出来,就加快了脚步。忽然听到背后一阵快速地脚步声,接着就是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哎,哥儿,哪里跑?”(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