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梦”依旧 “客情”不再
桓台 包泉敏
唐人姚揆“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的诗句曾经是对我多年心境的精当描述。
的确,做为一个异乡人,我会时时在梦中忆及家乡,同时也总有一种“客情”萦绕在我的心头,丝丝缕缕,挥之不去。
客观地说,我对山东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我的祖籍在山东,父亲是蓬莱人,母亲是文登人,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们就背井离乡去了偏僻、荒凉的大西北,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全部抛洒在了大西北那遍地黄沙白草、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滩上,一住就是一辈子,最终还将自己的墓碑留在了那里。我虽然在西北出生、长大,但骨子里终究流淌山东人的血脉,从小在父母耳濡目染下,对山东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或许是冥冥之中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20多年前的孟春,我曾经“造访”过这里,那是我成年后第一次独自一人来山东,只短暂地停留了几天。几个月后,大学毕业时,我便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带着我大学四年里积攒起来的所有“家当”,没有丝毫犹豫——
多年以后,我才突然意识到,当初我选择的其实就是一种“回归”。
虽然,这里距离我的祖籍尚有几百公里之遥,但于我而言,距离已不是问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自从来到了这里,我就再也没有离开。
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许,在这里安定下来,在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描绘着自己生命画卷的过程中,梳理着光阴的故事,感悟着生活的温度。
经年累月中,时光如梭般穿过我的指尖和发梢,晕染着我的生活,见证着我生命运行的轨迹,蓦然回首,24年忽忽而已!如今的我,双鬓已被岁月的风霜染花。
这些年来,虽然我的心一直和着这里发展的节拍跳动,耳闻目睹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用心感受着这里的春花秋月、风土人情,但总觉得还没有真正融入其中,总有一些看不清、悟不透的东西模糊着我的视线。还有,在我的潜意识里,似乎还隐藏着“异乡人”情结,对故乡人和故乡事总是特别敏感,倍感亲切……
我知道,这是“客情”所致。
可是,随着时日的推移,我的心境在岁月的流转中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耳畔会时不时地响起一个声音:你不应该再这么“见外”了!
这个声音起初十分微弱,渐渐地变得越来越清晰。尤其是最近几年,这种感觉越发强烈,每每这时,我的脑际间便会浮现出自己这20多年来所经历的一切。
细细思量一番,这些年来,这里接纳了我最美的青春年华里所有奔波的足迹,收获了我辛勤付出的所有汗水和喜怒哀乐。在这么多年的四季轮回中,在876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不离不弃,倾情陪伴,如此的坚守和执著,还不足以消融其中的“隔阂”吗?人生有多少个20年?对于这个见证了彼此成长的地方,这个经历了无数风雨之后我依然深爱着的地方,我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视其为“他乡”;荏苒岁月是不是也该冲掉我这个“异乡人”的标签了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时候告别这种“生分”感了!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白乐天的诗句悠悠然地从天边飘过来,渗入我的心田。
坦率地说,我的心境发生变化,并且越来越喜欢这里,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更重要的是,一想到这个与我风雨同舟20余载的小县城,曾经承载过我懵懵懂懂却努力勤奋的青年岁月,正在感知着我平凡充实的中年时光,还将继续为我未来的梦想搭建平台,我的心里便会漾起阵阵幸福和温暖。这种感觉,有如慈母的眼神,平静、温柔而又充满爱意,无片言只语,却会使你内心笃定,步履从容。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可以说,从20多年前的那个孟春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起,我就与这里结下了情缘,只是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邂逅,却成就了我一生的温暖。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未来余生,“乡梦”依旧会生枕上,“客情”或许不会终日在眉头了。
如此,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