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阳五月粽是情(首发)
张店 大街北平
北方的端午节远不如南方重视和热烈。
打开回忆的闸门,儿时的记忆中似乎没有过端午节的印记,只是模糊的知道有这么个节,叫“五月耽误(误把端午为耽误)”,是吃粽子的,其它便无更多的了解了。
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对楚国爱国诗人、大臣屈原的纪念,也有说是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或上虞孝女曹娥的。屈原、伍子胥和曹娥所在的楚国、吴国及上虞皆在长江以南,是为南方。江南多江水湖泊,产糯米、苇蒲,故端午节发源盛行于江南,南方的端午节总是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有赛龙舟、包粽子、悬艾叶菖蒲、佩香囊、沐兰汤等。尤其是赛龙舟,气势恢宏、场面壮观、竞争激烈、扣人心弦,最受人喜爱。宋大诗人陆游诗赞:“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
端午节在北方正是麦收的季节,“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五月里男女老少抢收抢种,忙的热火朝天。“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人们是难有闲情过端午节的。同时在那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江南的糯米可是物稀为贵的,在北方难以购买得到,就是那包粽子的苇叶,在北方也不是随手可得的。所以无论是文化内涵还是物质条件和时间节点上,端午节的重视和隆重程度,北方和南方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粘上糖。”吃粽子是端午节主要习俗之一,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过端午都是要吃粽子的。对于我来说,过端午吃粽子,是结婚以后的事儿。端午节其中一个别称叫“女儿节”。端午节期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也有种说法是父母去探望出嫁的女儿。我们有工作在身,身不由己(那时还没有端午节假日)。每年的端午节,岳母就包了粽子,给我们送来。“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一家人吃粽子,过端午,其乐融融。如今岳母已去世多年,那端午送粽的亲情,总是历历在目的。
粽子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食品。中国地域辽阔,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地的粽子有不同的风味。有甜的、咸的,肉的、蛋黄的,豆沙的、果脯的,还有火腿的、酸菜的、辣粽、八宝粽等等,种类众多,口味繁杂,适应各种口味,可谓应有尽有。而我最喜爱的口味,是用白糯米(又称江米)加红枣包制成的粽子。配料简单,清香淡雅,凝润软糯,最为爽口,亦是最为传统的制作方法,给我的舌尖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至于其他口味的,我是很少问津的,总觉得串了味,冲淡了那糯米和苇叶的清香。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炊馀胀满凌增角,剥出凝成细纤膏。”清人谢墉这首诗,将人们包粽子的情节描述的绘声绘色,也把粽子的特色写的精致细腻。这几年,妻子学会了包粽子。知道我喜食粽子,平时便经常的包粽子,调口味、打牙祭。每年的端午节,总要买来苇叶、糯米和红枣,动手包制粽子,送女儿,送友邻。小小粽子,传递了浓浓亲情友情。小区里有艾草,采来数枝,插放到门前,艾香淡淡,即可驱虫辟邪保平安,也增添了节日气氛。把端午节过得愈加有滋有味了。
门插艾枝成故事,端阳五月粽是情。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精大博深、内涵丰富、魅力无穷、意义深远,我们有责任使其传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绵延,万古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