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21-10-22 13:09 编辑
崔爱民的“菇柿卉”
作者 张店 深山樵夫
一 在我们寻常百姓的饭桌上,有两样蔬菜是别样的,一类鲜蘑菇,如杏鲍菇、香菇、平菇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味;一类是西红柿,如红西红柿、黑西红柿、圣女果等,既可以炒菜做汤,也可以当作水果来食用,据说西红柿在大学校园很受欢迎,因其价廉物美,也深得市民的青睐和追捧。有人赞曰:番茄架下春光现,花香自引蝶来恋。待到满面羞红时,与花争艳俏流年。如今,西红柿品种很多,但是多是打激素、施农药、用化肥,果子已经没有小时候品尝的味道了。闻听花东村种植了原生态富硒西红柿,让高青西红柿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和品牌,这是一件让人期待和兴奋的事情。作为一个网络作家,就是要扎根生活底层,善于发现和表达,把“科技写在大地上”、“富民写在土地上”、“创业写在奋斗中”的故事写出来,把崔爱民与花东村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平心而论,我把每一次的高青采风,都当做一次净化心灵、励志厉为的学习之旅,当做一次深接地气、品嗅泥土芬芳的快乐之旅。美丽的高青,欣欣向荣的花东村,为民爱民的崔爱民,今年又会有什么令人瞩目的新作为呢?我对富硒西红柿的开园采风之旅充满着期待。
记得在2019年的夏秋之际,我来到了黄河故地高青,来到了花沟镇花沟村,踏着一条2000多米的水泥村路,感受着这个村庄的致富奔小康的脉动,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心灵的悸动,不!应该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村里一条水泥路贯通全村,连接到家家户户,并且是崔爱民一个人出资20多万元修建的,后来被村民和社会各界赞誉为“爱民路”。在这条爱民路的中间,就是花东村的村委办公地点,两面平房,一个广场,广场上有多种健身器材,也是崔爱民出资数万元建设的。在村委的一面墙上,还有当时选举村主任的票数,崔爱民是高票当选三村合一的村主任的,这是一面“爱民墙”,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归乡游子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善作善为。今年是各级的换届之年,我想以崔爱民书记“菇(杏鲍菇等)”“柿(西红柿)”的富民作为,一定会再次高票当选的。在村委会的对面,是一户民居,它就是崔爱民的家,父母、妻儿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良善大本营。至今印象深刻地是院子里的那副壁画,壁画的主题是金光大道、幸福之路,如今这些都已经成变成了现实。在这条路的另一端,就是这篇文字的第一个关键词:菇!
二 高青“菇”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顺着这条爱民路,走过一个村庄田园牧歌式的奶牛场,看到那些黑白肤色的硕大奶牛,你会想到“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们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你还会遇到那些眉目舒展、安居乐业的村民,你若是想与他们攀谈,他们总是很热情的,讲出他们脱贫致富的幸福故事。这一切,真实告诉你这是一个幸福的村庄。正如路边的蜀葵,寓意是幸福之花;正如路边的桃树、苹果树上已经结满果子一样,在油绿的枝叶中向你露出青涩、顽皮的笑脸。还有路边的田畦里,村民种了西红柿、茴香苗、萝卜、黄瓜等菜蔬,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年多之后,种植富硒西红柿又成为了花东村的富民产业“大手笔”。当时,崔爱民带着我们边走边介绍,交谈很随意、很默契,2000多米的路一会就走完了,然后眼前是一座水泥石桥,下面是清清的河水、潺潺的溪流,在桥上感觉清风徐徐、心旷神怡,过了小桥流水,映入眼帘的一座院落,院墙上清晰的写着脱贫攻坚的宣传标语,读后让人倍感振奋。这座院落就是崔爱民担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第一个创业基地。投资上千万元,21个杏鲍菇培育房,一个纯天然的杏鲍菇培养基的生产车间,一天生产大约一万斤杏鲍菇,21天的杏鲍菇生产周期,县里的农技师全程做技术“保姆”。当一个个杏鲍菇培育房向你打开时,映入你眼帘的是那些洁白如玉、憨态可爱的杏鲍菇,它们整齐的从培养基中伸展出来,让你仿佛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其实这不是一个童话,而是一个脱贫攻坚的真实现场,让你见证着一个小蘑菇托起致富大事业的感人故事。
一个人的品格崇高不是用言语表达出来的,而是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做出来的,比如崔爱民每年春节村自掏腰包为村里老人送年货、资助村里贫寒学子上学、自费为村民打机井让村民免费引用纯净的甜水、弘扬和睦相处尊老爱幼的家风……这样的事情,即使你能够做上一件,就足够让人刮目相看了,而崔爱民这位憨憨的黄河汉子,正在一件复一件的继续做着,爱民的胸怀和胸襟,让人感慨万千,充满敬意!这一年多来,我时常在想:高青“菇”事还有什么精彩的续篇呢?这就是第二个关键词:柿!
三 “淄博花东百亩水果西红柿高效农业示范园开园!”随着爱民书记洪亮的声音,聚集在新搭建的台子周围数百名来宾响起来热烈的掌声,还有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这是花东村的村民的节日,一个值得载入记忆的日子:2021年1月2日。
花东村富硒西红柿高效示范园开园的消息,是令人向往的事情。在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庚子年之后,在2021年的年首,这样的采风之旅如同朝圣般,内心有了缤纷的期许,想再一次见证一位心里装着村民的人,是如何把这第29种职业或者叫事业做得更加风生水起、大气磅礴的?如何在这大雪刚过的积雪覆盖隆冬里,迎来花东村乡村振兴的春天呢?崔爱民在外出打拼的过程中,曾经从事过28种职业,担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是他的第29种职业,我想这绝对是他从事的最后一项职业,也是一项奋斗不止、无怨无悔的事业。
当我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走入富硒西红柿种植大棚的时候,可以用两个字表达:新奇!
富硒西红柿植株如人高。挂果的西红柿大约1.5——1.7米左右,站在一株西红柿的对面,我们相互对望着,似乎是老朋友,亲热的打着招呼,此时的氛围是温暖的、亲情的,全不似大棚外面凌冽刺骨的寒风,7.2米高的大棚,里面采光很好,上午沐浴朝阳,中午暖阳当头,下午夕阳灿烂,晚上大棚顶覆上草苫,温度与白天基本相同,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每一株西红柿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特别喜欢西红柿枝叶和果实所散发出的独特香气,这是一种让我迷醉、陶然的香气,闻之,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智能温控大棚里的西红柿从根部开始挂果,果实是一簇一簇的,成熟的果子,每个大约七八两,每簇大约三至五个果实,可谓丰产高产,据了解每株生长期大约能产出20斤左右的果子,我初步算了算,一个恒温大棚大约十亩左右,一亩据说可以种植2000株,17个大棚能生产多少富硒西红柿,大概都能口算出来,这就是华东村村民致富后土地流转集约化种植科学管理的“大手笔”,那些土地流转后的村民,不但每年能拿到土地流转补贴,还能在大棚里工作,每天收入百元左右。如今的花东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了。
有一种蜂子叫熊蜂。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一种比蜜蜂体态大的蜂种,一个大棚均有这样一群蜂子,有句话叫为你而生,熊蜂似乎就是专门为西红柿而生的,它的授粉率几乎是百分百,并且授粉后的西红柿无畸形、少病灾、产量增,生长茁壮。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不知熊蜂是否酿蜜,它实在太可爱了,就像是蜂种里的“大熊猫”,它用生命的能量,在北纬37度的黄河故地,呵护着如同人间仙果的富硒西红柿。你是否也想见识一下它呢?百闻不如一见,这里的世界很精彩,熊蜂的飞翔和劳作很可爱。
有一种采摘品尝很回味。要知道富硒西红柿的滋味,就要亲手采摘亲口尝一尝,同行的农科专家、媒体记者、采风作家置身此景,面对如此的诱惑,在崔书记和大棚里村民的鼓动下,纷纷品尝纯天然在自然生态生长的西红柿。大棚里的西红柿不打农药,肥料是种植杏鲍菇废弃的培养基粉末和牛粪,没有一点污染。如果说杏鲍菇有点甜的话,那么富硒西红柿是甜甜的,红红的柿子,甘霖的、沙沙的、脆脆的瓤肉,瞬间激起味蕾,如品甘饴,那种味道入口似要化开,甜甜的、绵绵的感觉,让你感觉这就是小时候吃西红柿的感觉,又胜似小时候吃西红柿的感觉,有的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高青西红柿,这味道跟市场上的西红柿全然不同。富硒西红柿不但颜值爆棚,而且口味独特,气氛瞬间活跃了,大家纷纷用手机拍下了这精彩的瞬间,把这时间和空间里的美好记忆定格、保存,分享到了朋友圈,引来了一片叫好和点赞!
在大棚甬道上有运输西红柿的轨道车,绿叶、黄花、碧果、红实,绝对会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在黄河故地,在饱览黄河、大芦湖、蓑衣樊等如诗如画景色之后,增添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四 崔爱民作为高青县花沟镇花东村的当家人,已经带领村民启动了现代化农业的“快进键”,在激动人心的仪式上,我不但看到了两家北京来的客商签约、省农科机构的种植技术“保姆”签约,还有一个令人更加期待的“大手笔”——花卉种植,也许不久的将来,崔爱民书记将带领村民从事更加有观赏性、更加有附加值、更加让村民腰包鼓鼓的花卉种植业,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那衔来人间富贵的鹤望兰、如蝶飞舞的蝴蝶兰,还有那把大千世界浓缩到微观中的千姿百态的盆景,未来的华东村将是繁花似锦、柿柿如意、菇菇腰包、幸福美满的人间福地。
崔爱民的“菇柿卉”,追求的是一种以保护耕地为主,原生态的种植,绿色、无污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且价廉物美,这样的作为,你能不从心底里敬佩和拥护吗?
“菇柿卉”讲完了,但是这个精彩的故事还在延续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