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0339|回复: 11

我写故我在 —— 长篇小说《“驸马”之死》后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6 18: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系之舟 于 2015-6-26 21:50 编辑

                                                                            我写故我在
                                                                    —— 长篇小说《“驸马”之死》后记
                                  □陶安黎

       说起来,写这部小说的起因很偶然,开始也没想写这么长。小说的开头部分基本属于写实。那一年,我曾工作过的企业的一位正值壮年的清洁工夜间突发脑溢血死亡,他过去曾是我们厂的一个中层领导。
        就像一根绳子被手拽了一下,我的许多想法给牵动了,并且一个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成型,我给他起了名字,就是“马行天”。
      名字是生命的个体符号,一旦有了这个符号,就会有区别于其他符号的命运和人生。那么,这个叫“马行天”的生命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我在键盘上重重敲出了这三个字。
      读《红楼梦》的时候,我记住了刘姥姥的一句话,“守着多大的碗儿,就吃多大碗的饭”。这话用到自己的写作上,也合适。但这一次,当我写到五万字的时候,小说中的人物似乎不听我的安排了,我也忘了多大的碗了,索性能盛多少就盛多少吧,写下去看。我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写五百字的任务。五百字看着不多,但什么事都是贵在坚持,时间一长,就出活儿了。一年下来,竟也有了二十万字的收获。
       第一次搞这么长的东西,心里没底。当年读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让我认识到了写作的艰苦,同时也把我吓住了。说实话,我的写作没有那种使命感,也没有什么目标,更多的时候是率性而为。还记得我们山东的一位作家说过:写作要有自己的根。我的根就在工厂。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毕竟我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掷给了工厂。我只能写自己熟悉的、自己经历的和自己感受的。
      对于小说中的马行天、刘霖、许群群等人物,我是熟悉的。我有着三十多年的工厂岁月,我与这些人物一起相处、生存,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感受他们。似乎只有写这一群人,我才得心应手、落笔有神。
        马行天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是从基层干上去的企业干部,凭着聪明和技术,攀上了厂长的女儿刘霖,成了“驸马”,由一个普通的钳工,一跃而成总工程师。后来因个人的恩怨及企业的变化,又从总工跌成了一名清洁工。他的命运是戏剧化的,结局也是悲惨的,但是他的性格里却有喜剧的成分,他喜欢搞恶作剧,命运最终也给他玩了一个不小的恶作剧。
      小说的一开头我就判了他的死刑,然后回过头来逆着时间,追述他的一生。后半部分又打乱时空,穿插进他死后的情节,于是,小说的主线分成了两条。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一部小说如果按着时间的顺序来写,读来未免枯燥。不过我也担心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读者看了会犯糊涂,不过,我觉得,只要通读全文,这两条线还是能串得起来的。
       我说过,我是偶然动了一个念头想写这部小说的,写的时候,并没有考虑用什么手法去写,现实的还是荒诞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而且写着写着,我的初衷一再被打乱,小说中的人物变得不听话了,他们挣脱了我预先设定的框架。我这个编剧加导演只好躲到幕后,一任台上的演员踩着键盘自由发挥。我忽然发现,这种感觉相当棒。
      小说于2007年春天完稿后,搁置了一年多,又删改了两次,好在我没什么压力,只是写出来,记录下来,也算是对我三十年企业生活的一个交代。后来,小说先后在《齐风》和《淄博日报》连载,随着这部小说的逐节刊登,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的热切关注。他们关心着我的小说,也关心着小说中的人物。桓台县一位姓秦的先生打来电话说,小说里的那些人,我感觉是那样熟悉,简直就是身边人,身边事,感觉和他们已经是老熟人了。他们是那样的鲜活,甚至都想打电话约他们出来聊聊,吃顿饭……。那天,我还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说,这些日子,每天读“驸马”已成了一种习惯,惦记着故事中的人物,就像惦记着现实中的人一样。不仅自己读,还把报纸带回家,给退休的父亲读,她的父亲曾在我市一家老国企工作了几十年……;我们单位传达室的一位姓张的保安师傅,见到我就问,马行天后来怎么样了?……
      他们的话无疑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也从最初的惴惴不安,渐渐找到了一种自信。当前,反应工厂生活的长篇小说可谓凤毛麟角,但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企业是永远也避不开的话题。如今,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在我国占着很大的人群,他们需要自己的文化,需要反映自己的作品。
      更令我欣喜的是,《“驸马”之死》被列为2013年度淄博市专项文艺创作资金扶持项目,使这部搁置近六年的作品得以出版面世。在此,对给予这部小说扶持和帮助的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博市文联、淄博日报社及山东宣艺文化传播公司致以诚挚的谢意!
      世事沧桑,命运浮沉。平常的日子,平淡的生活,平凡的生命。一个人,一群人。一个企业,一段历史。
      回望来路,我在所有的工人当中,所有工人当中有我。我穿着统一的工作服,上班,下班,被工厂的大门吞吐着。
       惟有在写作的时候,我回到了我自己。我感到这个人才是我。这是我用自己微薄的能力截取的画面,它也许会被岁月漫漶,被时光淡忘;然而,它毕竟存在过,我也写过了。
                                             (近日,《“驸马”之死》获第九届淄博文学艺术奖)

                                                

                                                                                       
                                                                                       



发表于 2015-6-26 18:4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聆听老师美文,我写故我在,写作原来可以如此随心所欲,美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21: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橄榄枝 发表于 2015-6-26 18:43
拜读聆听老师美文,我写故我在,写作原来可以如此随心所欲,美极。

谢谢关注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6 23:3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要有自己的根。读老师的文章,学到很多东西。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09:3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走进了生活;陶老师,显然走进了读者的心,并拽牵了渎者的心!得机必读"驸马"。祝老师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09:3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走进了生活;陶老师,显然走进了读者的心,并拽牵了读者的心!得机必读"驸马"。祝老师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15: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故我在,是否写自己身边熟悉印象深刻的东西才会有这种游刃有余、从容自若的感觉?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根。老师的这篇文字似对朋友交谈一般如话家常,写得很实在很恳切,让我们感受到了你创作过程的波折和一分收获的快乐。衷心祝贺陶老师长篇佳作获得殊荣!这是淄博文学界的一份骄傲,为你高兴,祝福陶老师在文学之路上再攀新的高峰!领略更美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2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压力,抛却名利,作品透出生命的温度,这样贴近生活的佳作,拥有读者和荣誉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2: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子 发表于 2015-6-26 23:39
写作要有自己的根。读老师的文章,学到很多东西。夏安!

谢谢鼓励!常交流。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2: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的那一边 发表于 2015-6-27 09:37
文章,走进了生活;陶老师,显然走进了读者的心,并拽牵了读者的心!得机必读"驸马"。祝老师安好。

承蒙抬爱,有机会一定相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