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885|回复: 1

生死兄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14: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色八一 于 2015-8-4 15:09 编辑

生死兄弟

      文/绿色八一


        
曾经的军人,有许多曾经的战友;曾经的战友,会结下曾经的兄弟情谊;曾经的兄弟,难忘那场战争曾经的生死与共。
        前些日子去了趟潍坊,见到了当年南京炮兵学院的同学路志明。同学叠加战友,在一起自然少不了追思忆往,彻夜畅怀,追问打探,唏嘘感慨。当他得知我曾和孙兆群副师长同在一个部队,似乎突然想到什么,边说着“你等等”,边起身去翻箱倒柜找什么。不一会儿,他手里扬着一个本子,对我说:“孙兆群,你的领导,我认识,我们算是生死兄弟呢!”
                                                           
                                                      
战场日记
      
      那是一本战场日记,封面略显陈旧,内页微微泛黄。日记中真实记载了30年前那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点滴往事。屏住呼吸,逐页翻看,喉哽眼热,胸如潮涌……
     1985年12月1日,阴,小雨,薄雾。上午10点,199师596团大功七连副连长孙兆群(突击队队长),带领两名突击队员侦察敌情地形后,来到我炮兵观察所。他握着我的手说:“兄弟,明天我要带队执行拔点作战任务,死了是烈士,回来是英雄。请炮兵多长点眼神,多打几发炮弹,还要打得准,打得狠,我们步兵兄弟不会忘记炮兵老大哥的!”我说:“请放心,也请你转告兄弟们,替我们多杀几个敌人,一定要活着回来。”副连长眼含热泪,与我拥抱惜别。
       1985年12月2日,阴,大雾。早4点起床,7点30分战斗打响,我军炮火铺地毯似的在越军阵地间歇性轰炸了1小时40分钟。9时整,出击拔点作战开始,我炮八师对敌851和358高地施实火力覆盖,有线联络全部中断,无线通信沟通正常。此时敌我双方火力凶猛,爆炸声震耳欲聋。9点10分,我突击分队(596团七连)展开行动,仅用26分钟顺利完成拔点任务,敌我伤亡不详。中午12点15分,七连伤员李允水从1072高地爬到了我炮兵观察所,其腰部、腿部受重伤,我与宋排长将李允水送到三连救护站。下午,步兵伤员陆续下送。大约18点,七连副连长孙兆群,四处负重伤,身上扎着绷带,满脸血土,头脑清醒,我和他握手说:“打得好!”他侧脸看着我,眼睛闪亮,挂着笑意,他虽身负重伤,却很乐观,还不忘叮嘱我:“一定注意安全,多保重,谢谢了。”晚上,敌人实施火力报复,双方展开猛烈炮战。中越两军的炮火在空中交织出一片火网,狂雨般的炮弹在双方阵地上空嘶鸣,弹片中夹杂着土石不时随着浓烈的爆烟不断地起飞,595团方向更加激烈......
      这是对南疆那场著名的“12.2”出击拔点作战的真实记载。战后,孙兆群荣立一等战功,身上带着那场战斗的弹片,历任连长、营长,入南京高级陆军指挥学院深造,后任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到国防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回来任步兵第199师副师长。1994年,济南军区党委授予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好干部”荣誉称号,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上将为他亲笔题词嘉勉。1997年,他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表彰为爱民模范;2011年9月,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血火鏖战

      孙兆群所在596团三营七连是荣誉显赫、英雄辈出的功勋连队。在全国解放战中,一举攻克正定城荣立大功,涌现出许多全国战斗英雄。1985年3月,在199师编成内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打出了军威国威。“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烽火利剑铺忠诚,杀出的连威打出的名……大功七连威震乾坤。”这首连歌凝结着七连强悍的战斗力。
       七连在老山前线,部署在老山脚下磨刀石阵地,距敌直线距离仅百余米。老山地处中越边境,主峰海拔1422.2米,是重要的军事制高点,谁扼守老山,谁就可控制对方二十多公里纵深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敌方失守老山阵地后,曾频频反扑,妄图重新夺回咽喉要地。为确保老山主峰安全,上级决定拔掉我阵地前敌占据的968高地这颗钉子,而这一啃硬骨头的任务砸给了七连。对面之敌,久经沙场,丛林山岳作战经验丰富。七连官兵受领任务后,热血沸腾,群情激昂,战斗热情十分高涨,连队组成51人突击队,孙兆群为突击队长。他通过侦察地形,分析敌情,深知这一仗不好打,是一场硬仗。
      968高地与敌占603、604高地成犄角之势,地势险要,山坡极陡,易守难攻。通向高地的是狭长山脊,热带丛林遍布,雨雾阴冷弥漫,能见度只有3至5米,不仅运动接敌困难,部队增援难以展开,后运伤员也是难题。这样的战场环境,这样的战斗任务,对缺乏实战经验的一群年轻军人来说,无疑是异常的艰巨艰难。而敌方是丛林战高手,屯兵驻守的加强连号称“常胜连”,在968高地周围,层层埋设了密集的地雷,高地遍筑堑壕,敌暗我明。若无周密计划,精心准备,贸然动手,仓促出击,难以完成任务不说,还会遭致重大伤亡。
        为确保万无一失,孙兆群带小分队隐密抵近侦察。根据敌情地形,周密计划作战方案,完善各种预案,进行模拟推演,展开战前训练。经上级批准,决定采取小规模突击进攻,也称“夹筷子”行动,快速突击,快速歼敌,快速撤离。突击队分为三个小组,按作战方案反复进行演练。各组分工细密,每个战士定点、定位、定目标,明确任务,熟记指挥、潜伏、冲击各种信号,密切配合,近敌作战,充分发挥炮火压制和步兵武器优势,特别是喷火器对敌威力。在战斗打响前,突击队进行了最后实弹演习,进行了战前动员和战斗宣誓。
       12月1日晚,突击队喝完壮行酒,在孙兆群带领下,趁着浓浓夜色,分三批陆续到达预定潜伏位置,静待发起出击时刻到来。这是一个漫长而深刻记忆的夜晚,对突击队员来说也有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们行将告别战友、青春、生命和亲人。2日上午,在我强大炮兵对敌表面阵地进行地毯式火力轰炸后, 9点整出击作战开始,9点10分,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第一波次冲击突破敌第一道封锁线,接着向603高地发起冲击,炸毁敌地面工事,逐个对敌屯兵洞进行火力搜剿,压制封锁敌所有隐蔽火力点。突击队第二波次突击,接到命令后像出膛的子弹一般,“哗”的扫向604高地。敌人利用层层暗堡,占有以高打低优势,突击队向哪个方向移动,都在敌火力范围之内,突击队冲击受到压制。手持爆破筒的公衍进,为除掉当面敌暗堡,绕到暗堡后将其摧毁,后发现被敌人包围,引爆身上的“光荣弹”,与敌同归于尽。战地记者徐希芳,不顾个人安危,和突击队员一同穿行在枪林弹雨中,一发炮弹把他炸成重伤。情急之中,孙兆群一边请求炮火支援,一边重新调整突击进攻,并向突击队员下死命令,务必将604高地之敌人全部歼灭。在孙兆群身先士卒带动鼓励下,突击队员通过佯动、偷袭、强攻连番巧妙配合,经过激战终于拿下604高地。看到相继倒下的战友,突击队员强忍着悲痛,勇猛发起第三波次进攻,向968高地发起最后突击。968高地是敌人经营多年与我对峙的永久性工事,号称“固若金汤”,突击队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一番激战,最终敌人经不住我强大攻势,将其拿下,为“12.2”出击拔点作战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此次作战,突击队歼敌87人(“12.2”战斗我部共对7个高地实施出击拔点任务,共歼敌440人),摧毁敌屯兵洞12个,火力点5个,各种观察哨、射击工事17个,75火炮一门,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四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以较小代价取得了完胜。
                                                                 
                                                           
践行约定   
      
       烈士邵瑞强的父亲患病卧床。一天,老人突然接到“儿子”的信和汇款,激动万分,逢人就说:“儿子没有死,前几天来信了,他还活着,他在外面干大事呢……”没多久,邮递员又送来“儿子”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全是药材。在孙兆群抚慰照顾下,老人身体渐渐康复,直到1993年7月去世。
这是孙兆群在履行与战友的约定。在那场出击拔点作战打响之前,他和51名突击队员相约:谁活下来,谁就要为牺牲烈士的父母养老送终。30年来,这一诺千金的约定,一直让他记挂在心,他始终信守约定,悉心照料着16位烈士的亲人,用自身行动诠释着战友深情和人间孝爱。
        曾在孙兆群身边工作时,也听闻过他那生死感慨。他说:“那次出击作战,没想到自己能活着回来,特别是身受重伤后,当时十一位小战士争先恐后想背他护送下山,这可是在用生命换生命啊!记得有位战士对我说,‘副连长,我们死也要和你在一块。’我当时很感动,告诉他们:我理解你们,在这里我是最高领导,必须听我指挥,立即分组分散快速撤离,敌人很快就要进行炮火报复,一分钟也不能耽误,不然我们十二个人堆在一块,一个也活不了!”在孙兆群果断催促劝说下,几个小战士抱着他,痛哭流涕的分散撤下了阵地。在敌人炮火封锁下,孙兆群与两名战士,整整用了8个多小时才最终撤了下来。在卫生所,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因伤员护送难度太大,失去抢救最佳时间,有16位突击队员与他阴阳相隔。每当提起此事,一向坚强的他,止不住泪流满面。
       那年从前线凯旋回到部队驻地,孙兆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平日积攒的1000元工资,分别寄到16位烈士家中,并给每位烈士亲属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慰问信。烈士张衍利的父母给团领导写信说:“儿子没了,我们十分痛苦,接到兆群的信,感到党还想着我们,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
       得知烈士刘富民的母亲患腰痛病,常常起不了床,孙兆群买了一条电热毯,托人捎给刘妈妈。他还多次利用出差机会,自己花钱买滋补品,到烈士家中看望父母。烈士顾克路的父亲得了冠心病,孙兆群买好药品,专程赶去探问。老人欣慰地对乡邻们说:“我又得了个儿子。”
        30年来,孙兆群以儿子的身份,先后给烈士父母写信1500多封,资助钱款13万余元,自己家的日子却过得清贫如洗。若把他奔波的足迹一一标绘出来,行程达9万公里。为了给烈士的父母送药品,他在大雪路途里啃过馒头;为烈士的妹妹找工作,拖着伤残的腿,四下奔波联系,他曾花5元钱在旅馆走廊里“窝”了一宿……
        26分钟的战斗,可以凭一股胆气支撑拿下。30年的信约长征,却需要良知信誉的心灵坚守……我确信,战场血火之情凝结着圣洁灵魂,生死兄弟情谊远胜任何豪言壮语。
       谨以此,纪念对越防御作战30周年,向参加那场作战的战友致敬,缅怀在那场战争中永眠的英烈!



发表于 2015-7-27 18: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小了,编辑了一下。
想当年,也曾站在欢迎英雄的学生队伍里,向英雄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