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 黄丰年 吊炉烧饼齿留香 烧饼是我们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它俗称锅帖子,博山、淄川一带肉烧饼、芝麻烧饼,即属此列,深受食客的喜欢。 我非常喜爱吃烧饼,隔三差五的去买一回,饱餐一顿,回味无穷, 想不到在前天我们文友受高青作协与青城镇政府的邀请,前去采风,在青城镇又品尝到了另一种独特风味的烧饼——吊炉烧饼,至今还在齿边留香。 当我们参观青城镇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文昌阁时,一股浓郁奇特的面食香味钻入鼻孔,引起了在场文友的注意,特别是那些早晨没吃好饭的文友更是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我们寻味四望只见在文昌阁西北二十多米处,大路西边有一家烧饼铺,他不是博山、淄川一带的桶式、立式或方式的烧饼烤炉,也不是周村烧饼的室内方式烤炉,而是一个吊起的偌大炉盖的烤炉。莫不是镇领导在给我们介绍青城镇著名风味小吃的吊炉烧饼。我们便过去一看究竟。陪着我们参观的镇领导热情邀我们靠近,并亲切地介绍说:“这就是我们青城镇的八大名吃之一——吊炉烧饼,是祖传,现在已经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烤烧饼的主人,看到我们的到来那是一脸的灿烂,忙拿起几个让我们品尝,因独特香味地诱惑,我们每人接过一个大口的品尝起来。 这一尝不要紧,一尝才知道味道非同一般,既不像周村烧饼的薄脆酥香,也不像博山烧饼的韧性太强咬之费劲,而是外酥里嫩,塇壤劲道,集烤、烙、蒸、熏面食味道之长,香味四溢,绵绵悠长。 在场的高青文友说:“这吊炉烧饼始源于崔振永家,是祖传,已有多年的历史。我们当地人俗称为“舌头烧饼”、“鞋底烧饼”,完全是手工。制作精细。先将面揉透,压成饼,抹上香油,麻汁,撒上椒粉与盐,再反复压揉,擀成条,切成25厘米长短,5厘米宽窄,两头厚,中间薄,像鞋底形状,再放到烤炉中烘烤。烤炉也是特制的,下面是灶,中间是一个大饼铛,盖子是一个类似反扣的特制大铁锅,上面有口,与下面的饼铛扣得严丝合缝,下面烧木柴,烧饼在里面熏蒸烙烤,不一会香味飘出,再把盖子吊起,取出就可以食用了。味道独特,你们可以再尝尝……别看这不起眼的吊炉烧饼,在2005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山东人创造的名吃令人神往》的电视片中还专门介绍过。” 据烧饼的据有关资料介绍说当年跳高名将朱建华来此,倾心于吊炉烧饼,白嘴一次就吃了七个,打着饱嗝,还想再吃。足见这吊炉烧饼的魅力了。 我们看到那黝黑的吊炉,木柴的红红火焰,闻着炉内飘出的香味,流连忘返。那烧饼盘中即将告罄,在我们将要付钱时,一旁的高青作协孟主席高兴地说,今天算是我请客了,硬不让我们付钱。我们吮着这烧饼的余香参观了古槐、湿地、采摘了花生,游览了黄河,心想什么时候再吃到这风味独特的吊炉烧饼呢。 不期中午政府招待我们用午餐时,又上了一大盘吊炉烧饼,那香味的诱惑又让每个文友大饱口福,都说想不到又吃上吊炉烧饼了。我们文友高兴的议论说这烧饼风味独特,是青城镇风味小吃一个重要品牌。期待这吊炉炉烧饼走出青城镇,走出高青,走向全国,也像周村烧饼、博山酥锅一样为广大食客所享用。 采风已过几日,这吊炉烧饼的香味,还在齿尖留香,萦绕在脑海,期待有机会去青城镇再品尝这独特风味的吊炉烧饼。 2015年9月1日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瑞雪映春》主编或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9月1日
吊炉烧饼
文友品尝
边品边参观古槐
|